2023版DB61/T 1784解读,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新标准

团体标准 601
《DB61/T 1784-2023》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规范解读,详细阐述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标准,旨在提高土壤环境监测和管理水平,确保耕地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规范明确了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方法,为土壤污染防治和耕地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保护与提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全国范围内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2023年,我国正式颁布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规范》(DB61/T 1784-2023),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3版DB61/T 1784解读,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新标准,2023版DB61/T 1784解读,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新标准,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规范背景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关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尽管近年来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局部地区仍存在污染和退化等问题,为了强化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规范》的发布,为各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及分类管理,涵盖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法、评价标准和分类方法等关键内容。

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类别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为规范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监测方法

本规范明确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样品采集与保存等,监测项目包括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等。

评价标准

本规范建立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等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分类方法

本规范提出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方法,根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将耕地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类别。

规范实施与意义

规范实施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相关部门制定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有力依据。

意义

(1)提高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科学性,为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保障。

(2)推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利用。

(3)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规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耕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未来的工作中,各地应积极贯彻落实该规范,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DB61/T 1784-2023《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规范》的发布,对于提高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我国耕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