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821-2023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手册

团体标准 601
《DB63/T 821-2023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指南》旨在提供紫花苜蓿种植的标准化流程,包括选种、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以提升苜蓿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紫花苜蓿作为关键饲料作物和绿色食品原料,其生产技术的规范研究和应用愈发受到关注,新近发布的DB63/T 821-2023《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为紫花苜蓿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本文旨在解读该规范,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DB63/T 821-2023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手册,DB63/T 821-2023 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手册,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DB63/T 821-2023《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概述

该规范由我国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旨在规范紫花苜蓿的生产流程,提升其品质与产量,规范内容主要包括:

  1. 紫花苜蓿的种植区域和品种选择;
  2. 紫花苜蓿的播种技术;
  3. 紫花苜蓿的田间管理;
  4. 紫花苜蓿的病虫害防治;
  5. 紫花苜蓿的收割与加工。

紫花苜蓿种植区域和品种选择

  1. 种植区域:紫花苜蓿适应性强,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但适宜种植区域需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因素。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需考虑其抗病性、产量、品质等因素,DB63/T 821-2023规范推荐了多个适合甘肃省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

紫花苜蓿播种技术

  1. 播种时间:紫花苜蓿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春季播种较为适宜。
  2.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播种深度以2-3厘米为宜。
  3. 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1.5公斤。

紫花苜蓿田间管理

  1. 水分管理:紫花苜蓿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适时灌溉。
  2. 施肥管理:紫花苜蓿生长期间需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3000-5000公斤,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生长状况和收获次数合理施用。
  3. 中耕除草:定期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紫花苜蓿病虫害防治

  1. 病害防治:紫花苜蓿易感染病害,如霜霉病、锈病等,发现病害应及时防治,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
  2. 虫害防治:紫花苜蓿易受蚜虫、蓟马等害虫侵害,发现虫害应及时防治,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

紫花苜蓿收割与加工

  1. 收割时间:紫花苜蓿收割时间应根据生长状况和用途确定,一般盛花期收割为宜。
  2. 收割方法:采用机械收割,确保收割质量。
  3. 加工:收割后的紫花苜蓿应及时晾晒、干燥,防止霉变,加工成草粉、草块等不同形式,以满足不同需求。

DB63/T 821-2023《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为紫花苜蓿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种植、管理、防治措施,以提高紫花苜蓿的品质和产量,为我国畜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