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茶工艺传承与创新,1913-2023年发展轨迹
《T/QGCML 1913-2023 黄山毛峰茶生产工艺规范》回顾了黄山毛峰茶从1913年至今的传承与创新历程,详细阐述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展现了这一传统名茶的历史底蕴与发展脉络。
自1913年黄山毛峰茶问世以来,历经百年沧桑,黄山毛峰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韵味,成为了茶叶界的瑰宝,1913-2023黄山毛峰茶生产工艺规范,是对这一历史悠久的茶种生产技术的总结与规范,旨在传承黄山毛峰茶的制作工艺,同时推动其创新发展,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黄山毛峰茶的生产工艺规范,感受这一历史悠久的茶种在新时代的发展轨迹。
黄山毛峰茶的历史渊源
黄山毛峰茶起源于1913年,由安徽省黄山区茶农创制,其产地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地处风光旖旎的黄山风景区,海拔介于500-1000米之间,黄山毛峰茶选用当地特有的茶树品种——黄山种,以春茶为佳,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
1913-2023黄山毛峰茶生产工艺规范
选料
黄山毛峰茶选用黄山种茶树,要求茶树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地,茶树品种应具备较高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采摘
黄山毛峰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采摘时间在春季,采摘时,要求茶叶新鲜、完整,避免损伤。
加工
黄山毛峰茶的加工工艺包括杀青、揉捻、炒青、烘干四个环节。
- 杀青:将采摘的茶叶放入杀青机中进行高温杀青,以抑制茶叶中的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
- 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卷曲成毛峰状,增加茶叶的香气。
- 炒青: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炒青,以去除多余的水分,提高茶叶的香气。
- 烘干:将炒青后的茶叶进行烘干,使茶叶含水量达到6%-7%,保证茶叶的品质。
包装
黄山毛峰茶在包装前应进行筛选、整理,去除杂质,包装材料应选用透气性好、防潮、防虫的包装袋,包装后进行封口、标识,确保茶叶的品质。
传承与创新
1913-2023黄山毛峰茶生产工艺规范,既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是对创新的推动,在传承过程中,黄山毛峰茶的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如采用新型杀青机、揉捻机等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在创新方面,科研人员通过研究茶叶的生化成分,优化茶叶的加工工艺,提高茶叶的品质。
1913-2023黄山毛峰茶生产工艺规范是黄山毛峰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新时代,黄山毛峰茶将继续传承与创新,为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