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吉)118-2023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实验室检测准确性保障手册

计量标准 602
《JJF(吉)118-2023 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是确保实验室检测准确性的重要指南,旨在规范荧光定量PCR仪的校准方法,提高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不断进步,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已经演变成为生命科学、医学以及生物安全等多个关键领域的核心检测工具,作为PCR技术中不可或缺的设备,荧光定量PCR仪的校准工作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正式颁布了《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JJF(吉) 118-2023),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实验室提供专业指导。

JJF(吉)118-2023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实验室检测准确性保障手册,JJF(吉)118-2023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实验室检测准确性保障手册,校准规范,2023 规范,第1张

《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概述

《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JJF(吉) 118-2023)是我国首次发布的专门针对荧光定量PCR仪校准的规范性文件,该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荧光定量PCR仪的校准流程,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它适用于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定量PCR仪在内的各类荧光定量PCR仪。

《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的主要内容

校准原则

规范中明确了荧光定量PCR仪校准应遵循的原则,具体包括:

  1. 科学性:校准方法必须具备科学依据,确保校准结果的精确性。
  2. 规范性:校准过程必须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校准工作的规范操作。
  3. 实用性:校准方法需易于实验室操作,便于日常使用。

校准项目

规范详细列出了荧光定量PCR仪的校准项目,主要包括:

  1. 仪器基本性能:如灵敏度、线性范围、重复性等。
  2. 荧光检测系统:包括荧光通道、荧光强度、背景荧光等。
  3. PCR反应系统:如PCR反应效率、扩增曲线等。

校准方法

规范对荧光定量PCR仪的校准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

  1. 仪器准备:校准前需对仪器进行清洁、校准、预热等准备工作。
  2. 校准试剂:选择合适的校准试剂,如标准品、校准曲线等。
  3. 校准步骤: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校准,包括加样、反应、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
  4. 校准结果:对校准结果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校准周期

规范明确了荧光定量PCR仪的校准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在遇到仪器维修、更换部件等情况下,应及时进行校准。

《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的意义

  1. 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规范校准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保障实验室质量:规范校准工作有助于提升实验室的整体质量,增强实验室的竞争力。
  3. 推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规范校准工作有助于促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生物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荧光定量PCR仪校准规范》(JJF(吉) 118-2023)的发布对于提升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深远意义,实验室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校准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