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表面洁净度等级划分标准GB/T 25915.9-2018解读与应用
GB/T 25915.9-2018标准详细解读了洁净室表面洁净度等级划分,依据粒子浓度进行分类,该标准对洁净室设计、施工及维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的洁净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洁净室及其相关受控环境在医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保障产品及工艺的品质,对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的表面洁净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2018年,我国正式发布了GB/T 25915.9-2018《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9部分:按粒子浓度划分表面洁净度等级》标准,为我国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的表面洁净度划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本文将对此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标准解读
范围
GB/T 25915.9-2018标准明确了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表面洁净度的划分方法,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定义
- 表面洁净度:指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表面的尘埃粒子浓度。
- 尘埃粒子:指直径大于或等于0.5μm的固体或液体微粒。
洁净度等级划分
根据尘埃粒子浓度,GB/T 25915.9-2018将表面洁净度划分为六个等级,分别为N1、N2、N3、N4、N5、N6,其中N1级为最高等级,N6级为最低等级。
测量方法
- 尘埃粒子计数器:用于测量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中的尘埃粒子浓度。
- 采样器:用于采集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表面的尘埃粒子。
检验方法
根据洁净度等级要求,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和采样器对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表面进行检测,并按照GB/T 25915.9-2018标准进行评定。
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确定洁净度等级要求
根据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的应用领域和产品或工艺要求,确定相应的洁净度等级。
合理设计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尘埃粒子控制措施,如空气过滤、物料传递、人员管理、设备等。
定期检测与维护
根据洁净度等级要求,定期对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进行尘埃粒子浓度检测,确保其满足规定标准,对设备、物料、人员等进行定期维护,降低尘埃粒子产生的风险。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提高人员对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的认识,加强人员培训,确保人员操作符合规范,严格执行人员进出管理制度,减少人员对洁净环境的影响。
关注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在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的设计、施工、运行过程中,应关注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提高洁净度等级。
GB/T 25915.9-2018《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9部分:按粒子浓度划分表面洁净度等级》标准为我国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的表面洁净度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加强洁净度等级的确定、设计、检测和管理,确保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满足规定标准,为我国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