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766-1991标准解读,动物油脂熔点测定的科学途径

国家标准 602
GB/T 12766-1991标准解析了动物油脂熔点测定的科学方法,详细介绍了测定原理、仪器设备、试样准备、测定步骤和结果计算等关键环节,旨在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动物油脂的质量控制和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动物油脂作为关键的食品原料,其质量检测标准愈发受到广泛关注,GB/T 12766-1991,作为我国动物油脂熔点测定的国家标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析,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

动物油脂熔点测定是衡量动物油脂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熔点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动物油脂的加工性能和食品品质,GB/T 12766-1991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动物油脂熔点测定的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适用范围

本标准明确了动物油脂熔点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各类动物油脂及其制品的熔点测定。

测定原理

动物油脂熔点测定采用毛细管法,通过测定油脂在特定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时的状态,以确定其熔点。

仪器和设备

  1. 熔点测定仪:需具备精确的温度控制功能,以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2. 毛细管:内径为0.9~1.1mm,长度为150~200mm的玻璃毛细管。
  3. 水浴:能够保持恒定温度的水浴设备。

测定步骤

  1. 将毛细管一端封闭,另一端浸入动物油脂中,使油脂充满毛细管。
  2. 将毛细管放入水浴中,水浴温度应比动物油脂熔点低10~15℃。
  3. 逐渐升高水浴温度,当毛细管中油脂开始熔化时,记录温度。
  4. 继续升高水浴温度,当毛细管中油脂完全熔化时,记录温度。
  5. 重复测定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动物油脂的熔点。

结果计算

动物油脂熔点以摄氏度(℃)表示,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

注意事项

  1. 测定过程中,应确保水浴温度恒定,避免温度波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 毛细管内油脂的填充量应适中,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 测定过程中,应避免油脂与毛细管壁发生吸附,影响测定结果。
  4. 标准要求重复测定三次,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GB/T 12766-1991标准为动物油脂熔点测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动物油脂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严格执行该标准,对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