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623-2023 大黄栽培技术规程,助力大黄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国家标准 604
《GB/T 43623-2023 大黄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规范大黄种植技术,提升大黄产业质量与效益,推动大黄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大黄,作为承载着悠久药用传统的宝贵中药材,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广泛,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健康养生意识的日益增强,大黄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为了规范大黄的栽培技术,提升大黄的产量与品质,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大黄栽培技术规程》(GB/T 43623-2023),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旨在为大黄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GB/T 43623-2023 大黄栽培技术规程,助力大黄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GB/T 43623-2023 大黄栽培技术规程,助力大黄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创新,2,技术规程,第1张

大黄栽培技术规程概述

《大黄栽培技术规程》(GB/T 43623-2023)详细规定了大黄的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规程核心内容的详细解读。

选地与整地

大黄对生长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它适宜在排水畅通、土层深厚、肥沃且疏松的土壤中生长,根据规程,大黄的栽培地应选在海拔1000-3000米的山区,土壤的pH值需保持在5.5-7.5之间,在整地前,需彻底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并进行深翻,确保土壤达到适宜耕作的状态。

播种

大黄的发芽率相对较低,因此在播种前需进行预处理,规程明确指出,播种前应将大黄浸泡于50℃的温水中,浸泡时间为24小时,播种时,将处理好的大黄均匀撒播于整好的土地上,覆土厚度为1-2厘米,播种的最佳时间为春季或秋季。

田间管理

大黄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至关重要,需适时浇水,在生长前期,应追施氮肥以促进植株生长;而在生长后期,则应追施磷钾肥以提高大黄的产量,大黄生长过程中,及时除草并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同样重要。

病虫害防治

大黄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蚜虫、红蜘蛛等,规程要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病残体、合理轮作等;生物防治则主要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资源;化学防治则需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

采收与加工

大黄的采收通常在秋季进行,当叶片枯黄、根茎饱满时为最佳时机,采收后,需将大黄根茎洗净、晾干、切片,并晒干或烘干,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大黄变质。

大黄栽培技术规程的意义

《大黄栽培技术规程》(GB/T 43623-2023)的发布,对大黄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规范大黄栽培技术,提升大黄产量与品质。
  2. 推动大黄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
  3. 促进大黄产业链的延伸,增加农民收入。
  4. 为大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大黄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大黄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各地应积极推广这一规程,提升大黄栽培技术水平,推动大黄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应携手努力,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大黄产品的附加值,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优质的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