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461.1-2008标准解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材料命名与分类体系

国家标准 605
《GB/T 21461.1-2008标准解读》详细阐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模塑和挤出材料的命名规则与分类体系,旨在规范材料命名,提高行业标准化水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塑料材料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作为一种性能卓越的工程塑料,凭借其出色的耐磨性、抗冲击性、化学稳定性和低摩擦系数等特性,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规范PE-UHMW模塑和挤出材料的生产、使用和检测,我国制定了GB/T 21461.1-2008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着重阐述其命名规则和分类基础。

GB/T 21461.1-2008标准解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材料命名与分类体系,GB/T 21461.1-2008标准解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材料命名与分类体系,标准解读,2,试验方法,第1张

GB/T 21461.1-2008标准是我国关于PE-UHMW模塑和挤出材料的第一部分标准,详细规定了PE-UHMW材料的命名规则、分类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

命名规则

基本命名规则

PE-UHMW材料的基本命名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材料名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2. 产品形式:模塑或挤出
  3. 牌号:根据材料性能和用途进行划分
  4. 规格:表示材料性能的参数,如密度、熔体流动速率等

命名示例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模塑材料,其牌号为P1000,密度为0.96g/cm³,熔体流动速率为2.0g/10min,其命名可表示为:PE-UHMW 模塑 P1000 0.96/2.0。

分类基础

分类原则

PE-UHMW材料根据其性能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按产品形式分类:模塑和挤出
  2. 按牌号分类:根据材料性能和用途进行划分
  3. 按用途分类:如耐磨、抗冲击、耐腐蚀等

分类示例

一种用于耐磨部件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模塑材料,其牌号为P1000,可表示为:PE-UHMW 模塑 P1000 耐磨。

技术要求

GB/T 21461.1-2008标准对PE-UHMW材料的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性能:如密度、熔体流动速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2. 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耐溶剂性等
  3. 热性能:如热变形温度、热稳定性等
  4. 线性尺寸稳定性:如尺寸变化率等
  5. 表面质量:如表面光滑度、气泡、杂质等

GB/T 21461.1-2008标准为PE-UHMW模塑和挤出材料的生产、使用和检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了解该标准的命名规则和分类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PE-UHMW材料,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