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337-2008,地理质量原则——塑造高质量地理信息系统的根本指南
《GB/T 21337-2008 地理质量原则》是我国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重要标准,旨在构建高质量地理统一体,该标准从地理信息质量原则出发,规范地理信息系统的质量要求,为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和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持续创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地理资源作为国家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GIS应用的效果与可靠性,GB/T 21337-2008《地理质量原则》作为我国地理标准化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地理质量、规范地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GB/T 21337-2008的基本内容、实施意义以及在实践应用中的关注要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GB/T 21337-2008的基本内容
GB/T 21337-2008《地理质量原则》于2008年正式发布,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地理质量的规范性文件,该标准明确了地理质量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
- 全面性原则:地理质量应涵盖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发和应用等所有环节。
- 可靠性原则:地理数据应准确、完整、一致,满足用户需求。
- 一致性原则:地理数据应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一致性。
- 可用性原则:地理数据应易于获取、理解、使用和维护。
- 经济性原则:地理工作应注重经济效益,提高工作效率。
- 合法性原则:地理数据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
GB/T 21337-2008的实施意义
- 规范地理工作:该标准为地理工作提供了质量保障,有助于提升地理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 提高地理质量:通过该标准,可以提升地理数据的准确度、完整度和一致性,进而提高地理应用的效果和可靠性。
- 促进地理产业发展:地理质量是地理产业发展的基石,实施该标准将助力地理产业的健康成长。
- 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地理资源是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地理质量有助于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
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 加强宣传培训: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应加强GB/T 21337-2008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地理质量的认知。
-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地理质量管理体,确保地理质量。
- 强化监督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地理质量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 加强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地理标准化工作,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地理质量。
-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地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地理工作者的素质。
GB/T 21337-2008《地理质量原则》对于我国地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地理事业的繁荣发展。
以下为GB/T 21337-2008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案例分析:
- 某城市测绘院在实施一项大型GIS建设项目时,严格遵循GB/T 21337-2008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测绘院对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发和应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了地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项目完成后,该GIS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 某省自然资源厅在实施地理资源共享工作时,根据GB/T 21337-2008的要求,对全省各级地理资源进行了全面清查,确保了地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该厅建立了地理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地理资源的互联互通,为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 某科研机构在开展地理科研项目时,高度重视地理质量,严格按照GB/T 21337-2008的要求,对项目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经过不懈努力,该科研机构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为我国地理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GB/T 21337-2008在提升地理质量、规范地理工作以及推动地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该标准,为我国地理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