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166-2005,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守护劳动者健康防线

国家标准 602
《GBZ 166-2005 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是一项旨在保障劳动者健康的举措,规范了放射性污染监测方法,通过定期检测,确保劳动者接触放射性物质时,其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随着我国核工业和核技术应用领域的持续进步,放射性物质对皮肤造成的污染问题愈发凸显,为了确保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皮肤放射性污染,我国正式颁布了GBZ 166-2005《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本文将对该规范的核心内容进行详尽阐述,旨在为相关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GBZ 166-2005,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守护劳动者健康防线,GBZ 166-2005,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守护劳动者健康防线,2,测定方法,技术应用,第1张

GBZ 166-2005规范概述

GBZ 166-2005《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是我国首部针对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的规范性文件,自2005年起正式实施,该规范对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的目的、范围、方法、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为我国皮肤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GBZ 166-2005规范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GBZ 166-2005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放射性物质生产、加工、使用、储存、运输等工作的劳动者,以及从事放射性物质监测、检验、科研等相关工作人员。

监测目的

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劳动者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情况,评估其皮肤放射性污染程度,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皮肤放射性污染,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安全。

监测方法

  1. 采样方法:根据放射性物质的种类、形态、接触方式等因素,采用皮肤表面擦拭法、皮肤剪取法等手段采集样本。
  2. 分析测定方法:利用放射性活度计、γ能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先进仪器对样本进行分析测定。

监测要求

  1. 监测频率:根据劳动者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具体情况,确定监测频率,原则上每年不少于1次。
  2. 监测程序:严格按照采样、样品前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结果报告等程序进行。
  3. 监测结果评价:根据监测结果,对劳动者皮肤放射性污染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超标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

  1. 加强个人防护:劳动者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时,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2. 定期更换防护用品:根据防护用品的污染程度,定期更换,确保防护效果。
  3. 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储存、运输等环节,减少劳动者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机会。

GBZ 166-2005《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保障从业人员健康、预防和控制皮肤放射性污染具有深远意义,相关企业和劳动者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范,共同推动我国核工业和核技术应用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