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T 256-2024非铀矿山放射防护标准解析与执行关键

国家标准 602
《GBZ/T 256-2024非铀矿山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标准》解读强调了对放射源的安全管理、辐射监测和防护措施,实施要点包括建立放射防护制度、定期检测放射源、培训员工防护知识等,以确保非铀矿山工作场所放射防护达标。

随着我国非铀矿山产业的迅猛发展,放射防护问题在工作场所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预防放射性疾病,我国在2024年正式发布了GBZ/T 256-2024《非铀矿山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并剖析其实施的关键要点。

GBZ/T 256-2024标准解读

适用范围

GBZ/T 256-2024标准旨在规范我国境内所有非铀矿山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工作,涵盖了露天和地下矿山、选矿厂、尾矿库等所有相关领域。

放射防护要求

  1. 放射源控制:非铀矿山工作场所必须采取严格措施,对放射源的产生、使用、储存、运输及废弃处理进行全面管理,确保放射源的安全使用。
  2. 辐射防护设施:矿山工作场所必须配备必要的辐射防护设施,如防护屏、防护服、防护手套等,以最大程度降低辐射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3. 个人剂量监测:针对从事放射作业的员工,应实施个人剂量监测,确保其接受的辐射剂量符合国家标准。
  4. 放射防护培训:矿山企业需定期对员工进行放射防护培训,提升其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监测与评价

  1. 放射防护监测:矿山企业需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确保防护设施的有效运作。
  2. 放射防护评价:矿山企业应定期对防护措施进行评估,发现问题时及时整改。

实施要点

落实放射源控制

  1.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对放射源采购、使用、储存、运输和废弃处理等环节,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2.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对放射源的安全管理,确保其安全使用。

完善辐射防护设施

  1. 合理配置设施: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辐射防护设施,如防护屏、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2. 定期维护设施:定期对辐射防护设施进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加强个人剂量监测

  1. 建立监测制度:建立健全个人剂量监测制度,确保员工个人剂量符合国家标准。
  2. 数据分析与异常处理:对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加强放射防护培训

  1. 定期组织培训:定期开展放射防护培训,提升员工防护意识和能力。
  2. 针对性培训:针对不同岗位和作业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监测与评价

  1. 建立监测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放射防护监测与评价制度,确保辐射防护设施有效运行。
  2. 结果分析与整改:对监测与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GBZ/T 256-2024《非铀矿山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标准》的颁布,为我国非铀矿山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矿山企业应认真执行标准要求,加强放射防护管理,切实保障员工健康,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督,确保标准得到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