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GB/T 45211.7标准解析,小麦蚜虫防控新规程发布
《GB/T 45211.7-2025》是关于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的第7部分,专注于蚜虫防控,该标准解读了小麦蚜虫防控的新技术,旨在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小麦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其产量与品质备受关注,小麦病虫害,尤其是蚜虫的侵袭,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蚜虫传播迅速,繁殖力强,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有效防控小麦蚜虫,提升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GB/T 45211.7-2025《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 第7部分:蚜虫》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小麦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GB/T 45211.7-2025规程作为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的第7部分,专注于小麦蚜虫的防控,对小麦蚜虫抗性评价的方法、指标、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为小麦抗蚜虫育种、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规程核心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小麦蚜虫抗性评价,涵盖小麦品种的筛选、鉴定及抗性评价。
评价方法 (1)田间调查法:在小麦生长周期内,定期监测蚜虫发生情况,记录虫口密度、受害程度等关键指标。 (2)室内人工接种法:在室内条件下,将小麦品种种植并接种蚜虫,观察其生长、繁殖和传播过程。
评价指标 (1)虫口密度:单位面积内蚜虫的数量。 (2)受害程度:根据叶片、茎秆等受害部位的症状,评估蚜虫对小麦的损害程度。 (3)抗性指数:结合虫口密度和受害程度,计算抗性指数,以评价小麦品种的抗蚜虫能力。
试验设计 (1)田间试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在不同地区和茬口进行试验。 (2)室内试验:在室内条件下种植小麦品种,接种蚜虫,观察其生长、繁殖和传播情况。
数据分析 (1)统计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2)抗性评价:根据抗性指数,对小麦品种的抗蚜虫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规程实施意义
- 提升小麦抗蚜虫育种水平:通过本规程,可筛选出抗蚜虫能力强的优质小麦品种,为小麦抗蚜虫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 优化小麦种植结构:依据本规程,指导小麦生产者合理选择抗蚜虫品种,降低蚜虫对小麦生产的威胁。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小麦抗蚜虫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GB/T 45211.7-2025《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 第7部分:蚜虫》的发布,为小麦抗蚜虫育种、种植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小麦生产者应积极学习并应用本规程,提升小麦抗蚜虫能力,保障小麦生产安全,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促进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