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矮病防控新标准GB/T 45211.6-2025解读,技术规程引领产业升级

国家标准 602
《GB/T 45211.6-2025标准解读》聚焦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第6部分,为黄矮病防控开启新篇章,该规程旨在提升小麦抗病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小麦病虫害问题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下,黄矮病作为一种关键性病害,对小麦产量与品质产生了显著影响,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黄矮病的蔓延,我国于2025年正式颁布了GB/T 45211.6-2025《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 第6部分:黄矮病》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小麦种植者、科研工作者及相关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小麦黄矮病防控新标准GB/T 45211.6-2025解读,技术规程引领产业升级,小麦黄矮病防控新标准GB/T 45211.6-2025解读,技术规程引领产业升级,2,标准解读,技术规程,第1张

标准背景

黄矮病,由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Dwarf Virus,WYDV)引发,主要通过传毒介体蚜虫传播,近年来,黄矮病在我国小麦主产区频繁爆发,导致小麦产量与品质严重受损,为提升小麦的抗病能力,确保粮食安全,GB/T 45211.6-2025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抗黄矮病性评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结果处理和报告格式,适用于小麦品种抗黄矮病性评价、抗病性鉴定及抗病育种。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黄矮病、抗病性、抗性指数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为后续评价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试验方法

本标准明确了黄矮病抗性评价的试验方法,包括:

  1. 接种方法:采用蚜虫接种法,将小麦植株接种WYDV。
  2. 观察指标:关注小麦植株症状,如叶片黄化、矮化、卷曲等。
  3. 抗性指数计算: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发病率,计算抗性指数。

结果处理和报告格式

本标准规定了黄矮病抗性评价结果的处理和报告格式,包括:

  1. 抗性指数分级:根据抗性指数,将小麦品种划分为高抗、中抗、中感、高感四个等级。
  2. 结果报告:报告小麦品种的抗性等级、接种方法、观察指标、抗性指数等。

标准实施

种植者

种植者应依据本标准选择抗黄矮病的小麦品种,以降低病害发生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

科研人员

科研人员应遵循本标准开展小麦抗黄矮病性评价研究,为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应加强本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小麦种植者对黄矮病的防控意识。

GB/T 45211.6-2025《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 第6部分:黄矮病》标准的发布,为我国小麦抗黄矮病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实施该标准,有助于提高小麦品种的抗病性,降低黄矮病发生风险,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科研人员和种植者应携手共进,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注:本文仅为GB/T 45211.6-2025标准解读,具体实施细节请参照标准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