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170-2007标准下玻璃容器铅镉溶出量测定方法研究与应用解析

国家标准 602
《GB/T 21170-2007标准解析》深入研究了玻璃容器中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旨在提升玻璃容器安全性,本文详细解析了该标准,并探讨了其实际应用,以保障公众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玻璃容器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众多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生产过程中,玻璃容器可能含有铅、镉等有害重金属物质,这些物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溶出,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了确保玻璃容器产品的安全性,我国于2007年发布了GB/T 21170-2007《玻璃容器 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这一国家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GB/T 21170-2007标准下玻璃容器铅镉溶出量测定方法研究与应用解析,GB/T 21170-2007标准下玻璃容器铅镉溶出量测定方法研究与应用解析,2,创新,消费者权益,第1张

GB/T 21170-2007标准概述

GB/T 21170-2007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玻璃容器中铅、镉溶出量测定方法的国家标准,自2007年发布实施以来,为相关企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检测依据,旨在保障消费者健康。

GB/T 21170-2007标准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检测各类玻璃容器(包括瓶、罐、管等)中铅、镉的溶出量,涵盖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包装容器。

测定方法

GB/T 21170-2007标准规定了以下两种测定方法:

  1. 吸收光谱法:通过吸收光谱仪测定玻璃容器中铅、镉的溶出量。
  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玻璃容器中铅、镉的溶出量。

检测限

该标准规定了铅、镉的检测限分别为0.5mg/L和0.1mg/L。

结果计算

根据测定结果,计算玻璃容器中铅、镉的溶出量,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GB/T 21170-2007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保障消费者健康

实施GB/T 21170-2007标准,有助于确保玻璃容器产品中的铅、镉溶出量符合国家标准,降低消费者健康风险。

促进玻璃容器行业健康发展

该标准为玻璃容器生产企业提供了检测依据,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强化力度

相关部门可以根据GB/T 21170-2007标准对玻璃容器产品进行抽检,确保市场流通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维护市场秩序。

GB/T 21170-2007《玻璃容器 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企业和部门应积极贯彻实施该标准,共同保障消费者权益和行业利益,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确保玻璃容器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玻璃容器产品的抽检力度,确保市场流通的产品安全可靠,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玻璃容器产品的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