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2474-2008 果酱标准解析,品质与安全双重护航
GB/T 22474-2008 果酱标准解读,从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到包装储存,全面保障果酱品质与安全,标准涵盖果酱的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为消费者提供可靠选择。
果酱,作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美食佳品,在我国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确保果酱的生产、检测与销售过程规范化,我国颁布了GB/T 22474-2008《果酱》这一国家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掌握果酱的品质与安全标准。
GB/T 22474-2008标准概览
GB/T 22474-2008《果酱》标准于2008年正式发布,并于次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果酱的定义、分类、生产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范、标识、包装、运输及储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果酱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果酱是以新鲜水果或其制品为原料,经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半固体食品。
分类
果酱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果酱、果泥、果冻等;根据加工方式可分为热加工果酱和冷加工果酱;根据果肉含量则可分为全果肉果酱、果肉果酱和果肉酱等。
果酱的生产要求
原料要求
果酱的原料必须选用新鲜、成熟、无病虫害、无腐烂的水果或其制品,且原料中的农药残留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感官要求
果酱应具备其品种特有的色泽、香气和风味,不得有异味和杂质。
理化指标
果酱的理化指标包括总糖、还原糖、果胶、可溶性固形物、酸度等,具体要求如下:
(1)总糖:≥45%(以葡萄糖计)
(2)还原糖:≥40%(以葡萄糖计)
(3)果胶:≥0.5%
(4)可溶性固形物:≥65%
(5)酸度:pH值4.0~5.5
微生物指标
果酱的微生物指标涉及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具体要求如下:
(1)细菌总数:≤1000个/g
(2)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3)霉菌和酵母菌:≤100个/g
检测方法
GB/T 22474-2008标准明确了果酱的感官、理化、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方法,包括感官评价、滴定法、折光仪法、电导率法、显微镜法等。
检验规则
果酱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需涵盖感官、理化、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型式检验则需对所有指标进行全面检测,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
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
标识
果酱包装上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名、厂址、产品标准号等信息。
包装
果酱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包装需密封、防潮、防污染。
运输和储存
果酱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避免直射日光、高温、潮湿等不利条件,储存温度宜控制在0~10℃之间。
GB/T 22474-2008《果酱》标准为我国果酱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生产、检测和销售依据,消费者在选购果酱时,可依据该标准了解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指标,保障自身健康,企业应严格遵守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