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0464-2006 农作物标签通则,规范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GB 20464-2006 农作物标签通则》旨在规范农作物市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该标准明确了农作物标签的内容、格式和标识要求,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农作物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其品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为了规范农作物市场秩序,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我国于2006年正式颁布了《农作物标签通则》(GB 20464-2006),本文将围绕这一通则,深入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内容。
GB 20464-2006 农作物标签通则的重要性
规范市场秩序
《农作物标签通则》的颁布,为规范市场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明确标注品种、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生产商、销售商等信息,有助于打击假冒伪劣,保障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更加放心。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农作物质量是农业生产稳定的基础,执行《农作物标签通则》,有助于提高农作物质量,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农作物标签通则》的制定,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在标签上标注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区域等信息,有助于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GB 20464-2006 农作物标签通则的具体内容
标签基本要求
农作物标签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品种名称、品种编号、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包装规格、生产商、销售商、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区域、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
标签格式要求
农作物标签应采用规范的格式,包括文字、图案、颜色等,文字应清晰、易于辨认,图案应简洁、美观,标签颜色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使用误导消费者的颜色。
标签标注要求
农作物标签上标注的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夸大、虚假宣传,品种名称、编号、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应醒目标注,便于消费者识别。
标签管理要求
农作物标签的印刷、使用、保管等环节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生产商和销售商应确保标签质量,不得擅自更改标签内容。
《农作物标签通则》的颁布对于规范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标签管理,确保农作物标签通则的贯彻执行,生产商和销售商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