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4407.2-2008标准深度解析,经济作物油料质量规范全解
GB 4407.2-2008标准详细解读了经济作物油料类质量规范,包括油料品种、产地、色泽、酸价、水分、杂质等指标要求,确保油料品质,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长,在这些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作为一类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量与品质,GB 4407.2-2008《经济作物 第2部分:油料类》是我国油料作物质量管理的核心国家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标准,旨在帮助广大种植者和企业更深入地理解和贯彻实施。
GB 4407.2-2008标准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油料作物质量制定的国家标准,自2008年发布并实施以来,它明确了油料作物的分类、质量标准、检验流程、包装规范、标签要求、运输及储存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旨在提升我国油料作物的整体质量,保障种植者的合法权益。
解读如下:
分类
根据GB 4407.2-2008标准,油料作物被划分为两大类:播种用和繁殖用,播种用油料作物主要用于播种,而繁殖用油料作物则主要用于繁殖。
质量要求
(1)纯度:油料作物的纯度必须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不符合标准的油料作物不得上市销售。
(2)净度:油料作物的净度也需符合国家标准,不达标的油料作物同样不得销售。
(3)发芽率:油料作物的发芽率需达到国家标准,发芽率低的产品不得销售。
(4)水分:油料作物的水分含量需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水分都会影响其发芽率和生长。
(5)病虫害:油料作物应无病虫害,确保种植出的作物无病虫害隐患。
检验方法
GB 4407.2-2008标准详细规定了油料作物的检验方法,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和病虫害等方面的检验。
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
(1)包装:油料作物应使用防潮、防霉、防虫、防鼠的包装材料,确保包装牢固、整洁、美观。
(2)标签:油料作物的标签需包含品种名称、等级、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地址、电话等信息。
(3)运输:油料作物的运输需使用防潮、防霉、防虫、防鼠的运输工具,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4)储存:油料作物的储存需保持干燥、通风、避光、防潮、防霉、防虫、防鼠,确保储存过程中的质量。
标准实施与监督
GB 4407.2-2008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主要由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企业需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生产、销售油料作物,确保产品质量,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油料作物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GB 4407.2-2008《经济作物 第2部分:油料类》标准对于提升我国油料作物的质量、保障种植者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广大种植者和企业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油料作物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