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356-2008黍米质量检测技术标准解析

国家标准 602
GB/T 13356-2008标准解读主要针对黍米质量与检测技术,该标准详细阐述了黍米的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及判定规则,旨在提高黍米产品的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解读内容包括黍米品种、外观、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指标的检测方法,为黍米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黍米,又称黄米,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粮食作物,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GB/T 13356-2008是我国黍米质量与检测技术的国家标准,对黍米的分类、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规定,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标准,为黍米的生产、加工及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GB/T 13356-2008黍米质量检测技术标准解析,GB/T 13356-2008黍米质量检测技术标准解析,2,标准解读,第1张

黍米的分类

依据GB/T 13356-2008标准,黍米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 谷粒形状:长粒黍、中粒黍和短粒黍。
  2. 谷粒颜色:白黍、黄黍和红黍。
  3. 用途:食用黍、饲料黍和工业黍。

黍米的质量要求

GB/T 13356-2008标准对黍米的质量要求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黍米应颗粒饱满,色泽均匀,无霉变、无虫蛀、无杂质。
  2. 纯度:黍米纯度应不低于98%。
  3. 水分:黍米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3.5%以下。
  4. 杂质:黍米杂质含量应控制在1.0%以下。
  5. 破碎率:黍米破碎率应控制在5.0%以下。
  6. 灰分:黍米灰分含量应控制在1.5%以下。
  7. 蛋白质:黍米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10.0%。

黍米的检测方法

GB/T 13356-2008标准明确了黍米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外观检测:通过肉眼观察黍米的外观,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 纯度检测:采用过筛法,计算筛下物重量占试样总重量的百分比。
  3. 水分检测:使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黍米的水分含量。
  4. 杂质检测:采用过筛法,计算筛下物重量占试样总重量的百分比。
  5. 破碎率检测:使用破碎率测定仪,测定黍米的破碎率。
  6. 灰分检测:采用高温灼烧法,测定黍米的灰分含量。
  7. 蛋白质检测: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黍米的蛋白质含量。

GB/T 13356-2008标准作为我国黍米质量与检测技术的国家标准,对于黍米的生产、加工和消费具有深远的意义,理解和掌握这一标准,有助于提升黍米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相关部门和企业应严格执行该标准,以促进黍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 2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