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5635-2025生物安全风险控制规范解读与实施指南
《GB/T 45635-2025进出境物品经营和使用生物安全风险控制规范》解读及实施要点,旨在规范进出境物品的生物安全风险控制,该规范明确了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监测与记录等要求,对进出境物品的经营者和使用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施要点包括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应急处理等,以确保生物安全。
随着全球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安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强化进出境物品的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国在2025年正式发布了GB/T 45635-2025《进出境物品经营和使用生物安全风险控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剖析其实施的关键要点。
规范解读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进出境物品经营和使用的单位,涵盖病原微生物、生物制品、工程产品等多个领域。
总体要求
规范强调,经营和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生物安全责任,并强化生物安全风险的防控工作。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规范要求,经营和使用单位需对进出境物品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包括评估方法、内容和程序等。
生物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规范明确了生物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如物理隔离、生物安全柜、个人防护装备、消毒灭菌等。
生物安全监测与报告
规范规定,经营和使用单位需对进出境物品进行生物安全监测,并确保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上报。
应急处置
规范要求,经营和使用单位需制定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实施要点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规范的实施,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完善制度建设
经营和使用单位应根据规范要求,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生物安全责任,加强内部管理。
加强人员培训
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
强化风险评估
经营和使用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进出境物品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经营和使用单位需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物理隔离、生物安全柜、个人防护装备、消毒灭菌等。
加强监测与报告
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监测体系,定期对进出境物品进行监测,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制定应急预案
经营和使用单位应根据规范要求,制定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GB/T 45635-2025《进出境物品经营和使用生物安全风险控制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安全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各相关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规范要求,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规范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