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935-2024 哺乳犊牛酸化奶饲喂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实操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13/T 5935-2024 哺乳犊牛酸化奶饲喂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是一份关于哺乳犊牛酸化奶饲喂的技术规程,旨在提高犊牛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本规程详细解读了酸化奶的制备、饲喂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为养殖户提供指导。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奶牛养殖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显著,作为奶牛养殖链条中的关键一环,犊牛的成长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我国发布的DB13/T 5935-2024《哺乳犊牛酸化奶饲喂技术规程》为犊牛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饲喂技术指导,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方法。

DB13/T 5935-2024《哺乳犊牛酸化奶饲喂技术规程》概述

DB13/T 5935-2024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哺乳犊牛酸化奶饲喂的行业标准,该规程对酸化奶的原料选择、加工工艺、饲喂方法、饲养管理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提升犊牛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规程解读

原料选择

规程强调,酸化奶的原料必须选用新鲜、无污染的生乳,严禁使用过期、变质或掺杂掺假的原料,生乳的感官指标需符合国家标准。

加工工艺

酸化奶的加工工艺涉及生乳预处理、酸化、均质、巴氏杀菌、冷却等环节,规程对每个环节的操作要求进行了细致规定,以确保酸化奶的品质。

饲喂方法

规程指出,哺乳犊牛酸化奶的饲喂方法需根据犊牛的生长发育阶段、健康状况和饲养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通常分为以下几种:

  1. 生后1-7天:采用全量酸化奶饲喂,每天4-6次,每次喂量约为犊牛体重的1%。
  2. 生后8-21天:逐渐减少酸化奶的喂量,增加固体饲料的喂量,每天3-4次。
  3. 生后22-30天:固体饲料喂量达到犊牛体重的2%,酸化奶喂量逐渐减少至生后1-7天的水平。

饲养管理

规程强调,饲养管理人员需密切关注犊牛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调整饲喂方案,加强犊牛舍的卫生管理,确保犊牛健康成长。

实践应用

  1. 严格执行规程要求,选用优质原料,确保酸化奶的品质。
  2. 根据犊牛的生长发育阶段,制定合理的饲喂方案,提高饲料利用率。
  3. 加强饲养管理,关注犊牛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饲养过程中的问题。
  4. 定期对酸化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饲喂安全。
  5. 加强与养殖户的沟通与培训,提高养殖户对规程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DB13/T 5935-2024《哺乳犊牛酸化奶饲喂技术规程》为我国犊牛养殖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养殖户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饲喂方案,提高犊牛养殖效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规程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养殖户的执行能力,推动我国犊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