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577-2010标准解读,青贮饲料调制与质量评定技术规范

团体标准 601
《DB64/T 577-2010》是一项关于青贮饲料调制与质量评定的技术规范,该规范详细阐述了青贮饲料的调制过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注意事项,旨在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和利用率,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青贮饲料,作为一种高品质的饲料资源,在畜牧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青贮饲料的生产和质量达到标准化,我国出台了DB64/T 577-2010《青贮饲料调制与质量评定技术规范》,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青贮饲料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

DB64/T 577-2010标准解读,青贮饲料调制与质量评定技术规范,DB64/T 577-2010标准解读,青贮饲料调制与质量评定技术规范,2,技术规范,第1张

DB64/T 577-2010规范概览

DB64/T 577-2010《青贮饲料调制与质量评定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针对青贮饲料调制和质量评定的地方性标准,该规范对青贮饲料的原料选择、调制工艺、质量评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青贮饲料的品质和利用效率,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青贮饲料原料选择

原料类型

青贮饲料的原料广泛包括玉米秸秆、稻草、麦草、豆秆、高粱秆等,依据DB64/T 577-2010规范,原料应选用新鲜、无霉变、无病虫害的优质原料。

原料水分

原料水分是决定青贮饲料品质的关键因素,根据规范,原料水分应控制在65%-7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水分均会影响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和品质。

青贮饲料调制工艺

切碎

原料切碎是青贮饲料调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规范要求,原料切碎长度应控制在3-5厘米,以确保青贮饲料在发酵过程中的充分压实。

装填

装填是青贮饲料调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规范规定,装填密度应控制在1.0-1.2吨/立方米,以确保青贮饲料在发酵过程中的压实和密封。

压实

压实是青贮饲料调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有助于排除氧气,防止厌氧菌的产生,规范要求,压实压力应控制在400-600千帕。

密封

密封是青贮饲料调制过程中的最后一环,规范推荐使用无味、无毒、耐腐蚀的塑料薄膜进行密封,以确保青贮饲料在发酵过程中的密封效果。

青贮饲料质量评定

感官评定

依据DB64/T 577-2010规范,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主要包括色泽、气味、质地等方面,优质青贮饲料应色泽鲜绿,气味酸甜,质地均匀。

化学评定

青贮饲料的化学评定主要包括水分、酸度、氨态氮、粗蛋白、粗脂肪等指标,规范要求,优质青贮饲料的水分应控制在65%-75%,酸度在4.2-4.6之间,氨态氮含量低于0.3%,粗蛋白含量在12%以上,粗脂肪含量在3%以上。

微生物评定

青贮饲料的微生物评定主要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厌氧菌等,规范要求,优质青贮饲料的乳酸菌含量应高于0.5%,酵母菌和厌氧菌含量应低于0.1%。

DB64/T 577-2010《青贮饲料调制与质量评定技术规范》为我国青贮饲料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通过规范青贮饲料的生产过程,提升青贮饲料的品质和利用效率,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生产实践中,广大生产者和使用者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不断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