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373-2014 青梅栽培技术规程,青梅产业品质与效益提升之道
《DB33/T 373-2014 青梅栽培技术规程》为青梅产业提供全面指导,旨在提升青梅品质与效益,涵盖种植、管理、采摘等关键环节,助力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青梅,这一富含营养与药用价值的特色果树,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DB33/T 373-2014《青梅栽培技术规程》作为我国青梅产业的核心技术规范,为青梅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本文将深入探讨该规程中的关键技术,旨在为青梅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3/T 373-2014《青梅栽培技术规程》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旨在规范青梅的栽培流程,提升青梅的品质,推动青梅产业的持续繁荣,该规程详细涵盖了青梅的选地、建园、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各个环节,为青梅栽培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技术指导。
青梅栽培关键技术解析
选地与建园
(1)选地:青梅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最佳栽培海拔为500-1000米,土壤选择上,应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力适中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 (2)建园: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合理规划种植密度,通常行距为3-4米,株距为2-3米,确保排水沟的合理设置,保证园区内排水畅通。
栽植
(1)栽植时间:春季是青梅栽植的最佳时期,通常在3-4月份进行。 (2)栽植方法:栽植前需挖好栽植坑,坑的大小应略大于树苗根部,栽植时,使树苗根部自然展开,填土后轻轻压实,并浇透水。
管理
(1)水肥管理:青梅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氮、磷、钾肥,全年施肥3-4次。 (2)修剪:修剪以疏剪为主,去除病弱枝、交叉枝、内向枝,以保持树形通风透光。 (3)病虫害防治:青梅易受病虫害影响,应及时防治,常见病虫害包括青霉病、炭疽病、蚜虫等,可选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采收
(1)采收时间:青梅果实一般在8-9月份成熟,此时为采收的最佳时期。 (2)采收方法:采用人工采摘,操作时需轻拿轻放,避免果实受损。
DB33/T 373-2014《青梅栽培技术规程》为青梅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遵循规程中的关键技术,不仅能够提升青梅的品质和产量,还能促进青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土壤等条件,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以实现青梅产业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