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456-2021 标准解读,薯片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大西洋栽培技术规程详解

团体标准 602
《DB36/T 1456-2021标准解读》详解薯片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大西洋栽培技术规程,包括种植、管理、收获等方面,旨在提高薯片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推动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薯片作为休闲食品的佼佼者,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为了提升薯片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规范马铃薯种植技术,我国正式发布了DB36/T 1456-2021《薯片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大西洋”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马铃薯种植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DB36/T 1456-2021《薯片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大西洋”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薯片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大西洋”种植技术的行业标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马铃薯“大西洋”在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以满足薯片加工企业的需求。

选种与播种

选种

选用符合DB36/T 1456-2021标准要求的“大西洋”马铃薯种薯,确保种薯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冻害。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而言,播种期在春季,具体时间以土壤解冻、气温稳定在10℃以上为宜。

播种方法

采用机械化播种,行距40-50厘米,株距20-25厘米,播种深度5-8厘米。

播种量

根据种薯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150-200公斤。

田间管理

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水分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旱涝灾害,播种前浇足底水,播种后及时浇水,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

中耕除草

播种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植株调整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植株调整,如摘心、打叉等。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等病害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药剂防治等。

虫害防治

马铃薯甲虫、蚜虫等虫害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药剂防治等。

收获与贮藏

收获时间

根据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适时收获,一般而言,马铃薯成熟期为播种后60-80天。

收获方法

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注意保护薯块,避免损伤。

贮藏

收获后的马铃薯应尽快进行晾晒、脱皮、分级等处理,入库贮藏,贮藏期间保持通风、干燥,防止霉变。

DB36/T 1456-2021《薯片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大西洋”栽培技术规程》为马铃薯种植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种植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马铃薯种植者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满足薯片加工企业的需求,该规程的实施还有助于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