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691-2018标准视角下金银花质量评价与产业升级研究
本研究依据DB36/T 691-2018标准,对金银花质量进行评价,探讨其产业发展,通过分析金银花质量标准、市场现状及产业链,提出提升金银花品质和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为金银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兴盛,金银花,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药用植物,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DB36/T 691-2018《金银花》标准的颁布,为金银花的质量管控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将立足于DB36/T 691-2018标准,对金银花的质量评估与产业发展进行深入剖析。
DB36/T 691-2018标准概述
DB36/T 691-2018《金银花》标准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金银花产品质量的标准,自2018年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涵盖了金银花的术语定义、分类、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及储存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金银花产品的品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金银花质量评价
外观质量评价
金银花的外观质量主要涉及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依据DB36/T 691-2018标准,金银花的外观质量评价标准如下:
- 颜色:金或黄绿色,色泽鲜艳,无杂质。
- 形状:细长条状,两端略尖,表面有细毛。
- 长度:单枝长度一般在10-20厘米,直径0.5-1.0厘米。
- 气味:具有独特的清香气味。
内在质量评价
金银花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水分、灰分、重金属含量等,依据DB36/T 691-2018标准,金银花的内在质量评价标准如下:
- 有效成分含量:金银花中主要有效成分为金银花苷,含量应不低于1.5%。
- 水分:水分含量应不高于13%。
- 灰分:灰分含量应不高于8%。
- 重金属含量:铅、砷、汞等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金银花产业发展
种植基地建设
依据DB36/T 691-2018标准,金银花的种植基地应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确保土壤、气候条件符合金银花生长需求,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银花的产量与品质。
标准化生产
以DB36/T 691-2018标准为依据,推行金银花的标准化生产,从选育、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金银花产品的质量。
深加工与市场拓展
加大金银花深加工的研发力度,开发金银花茶、金银花提取液、金银花保健品等产品,拓展金银花市场,加强金银花品牌建设,提高金银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链延伸
推动金银花产业链延伸,发展金银花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教育等产业,形成完整的金银花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DB36/T 691-2018《金银花》标准的实施,为金银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继续深化金银花质量评价与产业发展研究,推动金银花产业迈向更高水平,加强金银花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提高金银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我国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