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B41/T 1106-2015,高油酸花生生产技术规程及其实际应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高油酸花生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市场前景,受到了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规范高油酸花生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我国制定了《DB41/T 1106-2015 高油酸花生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解读,并结合实际生产进行应用实践分析。
DB41/T 1106-2015 高油酸花生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41/T 1106-2015 高油酸花生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针对高油酸花生生产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高油酸花生的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利益,该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选育与繁殖:选用具有优良性状、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无性繁殖,确保质量。
-
土壤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深耕、施肥、整地等准备工作。
-
播种与栽培: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花生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合理密植。
-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病虫害发生。
-
田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除草,确保花生植株生长良好。
-
收获与加工:在花生成熟期,适时收获,并进行初加工,提高产品品质。
应用实践分析
选育与繁殖
在实际生产中,应选用符合DB41/T 1106-2015规程要求的高油酸花生品种,如“鲁花11号”、“豫花9号”等,通过无性繁殖,确保纯度和质量。
土壤准备
在土壤准备阶段,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情况,施足底肥,如有机肥、复合肥等,为花生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播种与栽培
根据规程要求,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预防病虫害,合理密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病虫害防治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利用生物农药、黄板、诱虫灯等,降低病虫害发生。
田间管理
在花生生长过程中,适时浇水、施肥、除草,确保植株生长良好,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措施。
收获与加工
在花生成熟期,根据规程要求,适时收获,收获后,进行初加工,如去壳、筛选等,提高产品品质。
《DB41/T 1106-2015 高油酸花生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高油酸花生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选育优良品种、优化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高油酸花生产量和品质,通过推广应用该规程,促进我国高油酸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