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081.5-2009标准解析,食品包装材料偏二氯乙烯迁移量检测方法
本文深入分析了DB13/T 1081.5-2009标准,该标准针对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塑料部分的偏二氯乙烯特定迁移量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此标准,可以确保食品安全,为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食品包装材料作为食品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键屏障,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食品的整体安全,为此,我国在食品包装材料安全领域,制定了DB13/T 1081.5-2009《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 塑料 第5部分:偏二氯乙烯特定迁移量的测定》这一国家标准,旨在规范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生产与使用,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标准背景
偏二氯乙烯(Dichloroethylene,简称DCE)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在塑料、橡胶、涂料等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DCE具有潜在的毒性,若其在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检测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中DCE的特定迁移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DB13/T 1081.5-2009标准主要规定了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中DCE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检测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中DCE的特定迁移量。
- 原理: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DCE的特定迁移量。
- 仪器与试剂:包括气相色谱仪、色谱柱、溶剂、标准品等。
- 样品前处理:将样品浸泡在一定溶剂中,提取DCE,并通过液-液分配法进行分离。
- 标准曲线绘制:以DCE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 测定方法:将处理后的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根据标准曲线计算DCE的特定迁移量。
- 结果计算与报告:根据测定结果,计算DCE的特定迁移量,并报告测定结果。
标准实施与意义
DB13/T 1081.5-2009标准的实施,对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规范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 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 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 促进食品包装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和竞争力。
DB13/T 1081.5-2009《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 塑料 第5部分:偏二氯乙烯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升食品包装材料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