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869-2019 苜蓿青干草调制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
《DB41/T 1869-2019 苜蓿青干草调制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苜蓿青干草调制提供技术规范,详细解读调制方法、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旨在提高苜蓿青干草品质,保障畜牧业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苜蓿青干草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粗饲料,在奶牛、肉牛等草食动物的饲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苜蓿青干草的调制技术规范化,提升其品质与利用效率,我国在2019年正式颁布了《苜蓿青干草调制技术规程》(DB41/T 1869-2019),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苜蓿青干草调制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苜蓿青干草的调制工艺、质量控制、检验方法,以及包装、运输、储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该规程旨在规范我国苜蓿青干草的调制生产,对于提升苜蓿青干草的品质和利用率具有深远意义。
苜蓿青干草调制技术规程解读
调制工艺
苜蓿青干草的调制工艺涉及收割、晾晒、堆垛、压实、封垛等多个环节。
- 收割:最佳收割时间通常为苜蓿生长旺盛期,即开花前或初期,收割时需确保叶片完整,避免损伤。
- 晾晒:收割后的苜蓿应在阴凉通风处晾晒,并适时翻动,以防霉变,晾晒至含水量降至15%以下为宜。
- 堆垛:晾晒后的苜蓿应整齐堆垛,垛高不超过2米,垛间距适当,确保通风。
- 压实:堆垛后,使用压实机将苜蓿压实,使垛体紧实,防止霉变。
- 封垛:封垛时,应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垛体,以防雨水侵入。
质量控制
苜蓿青干草的质量控制需关注外观、水分、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指标。
- 外观:苜蓿青干草应呈绿色,叶片完整,无霉变、病虫害等。
- 水分:含水量应控制在15%以下。
- 粗蛋白、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应大于16%,粗脂肪含量应大于2%。
- 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应小于4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应小于30%。
检验方法
苜蓿青干草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水分测定、粗蛋白测定、粗脂肪测定、中性洗涤纤维测定、酸性洗涤纤维测定等。
包装、运输、储存
苜蓿青干草的包装、运输、储存应符合以下要求:
- 包装:采用塑料编织袋或麻袋,每袋净重50公斤。
-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潮湿、污染,防止霉变。
- 储存: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处,避免光直射。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根据苜蓿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以保证苜蓿青干草的品质。
- 严格控制晾晒过程:晾晒过程中要适时翻动,防止霉变。
- 优化堆垛、压实、封垛工艺:合理堆垛、压实、封垛,确保苜蓿青干草的品质。
- 加强检验工作:严格检验苜蓿青干草的各项指标,确保其品质符合要求。
- 合理包装、运输、储存:确保苜蓿青干草在包装、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害。
《苜蓿青干草调制技术规程》为我国苜蓿青干草的调制生产提供了规范化指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认真遵守规程要求,不断提高苜蓿青干草的品质和利用率,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