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青贮技术规程,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品质提升之路

团体标准 601
《DB41/T 1905-2019 苜蓿青贮技术规程》旨在提升苜蓿青贮品质,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该规程详细介绍了苜蓿青贮的种植、收获、处理、储存等环节,确保青贮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推动畜牧业高效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苜蓿作为一类优质的牧草资源,其青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规范苜蓿青贮技术,提升青贮质量,确保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DB41/T 1905-2019《苜蓿青贮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深远意义进行深入解读。

苜蓿青贮技术规程,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品质提升之路,苜蓿青贮技术规程,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品质提升之路,2,技术规程,创新,第1张

规程背景

苜蓿,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是畜牧业不可或缺的饲料来源,鉴于苜蓿生长周期较长、产量有限,且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研究与应用苜蓿青贮技术,对于提升苜蓿利用效率、保障畜牧业饲料供应具有重大意义。

DB41/T 1905-2019《苜蓿青贮技术规程》在总结我国苜蓿青贮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融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了一套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规范。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苜蓿青贮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品种选择、种植管理、收割、青贮制作及储存等。

苜蓿品种选择

根据各地气候、土壤条件及饲养需求,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苜蓿品种。

种植管理

苜蓿种植前需进行土壤消毒、施肥、播种等准备工作,种植过程中,要重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杂草控制,确保苜蓿健康生长。

收割

苜蓿收割时间需根据品种、生长阶段及气候条件确定,一般选择在开花前期或盛花期进行收割,以保证青贮品质。

青贮制作

青贮制作包括切碎、压实、密封等环节,切碎长度不超过2厘米,压实密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0-800千克,密封可采用塑料薄膜、土埋等方法。

储存

青贮窖应保持干燥、通风、无鼠害,储存期间,定期检查青贮品质,确保饲料安全。

实施意义

提高苜蓿利用率

实施苜蓿青贮技术规程,有助于提高苜蓿利用率,减少浪费,为畜牧业提供稳定的饲料来源。

保障畜牧业饲料供应

苜蓿青贮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青贮品质,满足畜牧业对饲料的需求,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苜蓿青贮技术的推广,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苜蓿青贮技术规程的实施,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推动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

DB41/T 1905-2019《苜蓿青贮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高苜蓿青贮品质、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