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青贮料质量分级标准DB41/T 1906-2019深度解读及实际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41/T 1906-2019 苜蓿青贮料质量分级标准解析与应用》是一项针对苜蓿青贮料质量分级的标准,旨在规范苜蓿青贮料的生产、加工和利用,标准详细解析了苜蓿青贮料的质量分级方法,为苜蓿青贮料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苜蓿青贮料作为一种高品质的饲料资源,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了确保苜蓿青贮料的生产质量,提升饲料利用效率,我国于2019年正式颁布了DB41/T 1906-2019《苜蓿青贮料质量分级》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苜蓿青贮料质量分级标准DB41/T 1906-2019深度解读及实际应用,苜蓿青贮料质量分级标准DB41/T 1906-2019深度解读及实际应用,2,第1张

DB41/T 1906-2019 标准概述

DB41/T 1906-2019《苜蓿青贮料质量分级》标准对苜蓿青贮料的质量分级原则、分级方法、指标要求、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适用于苜蓿青贮料的采购、加工、销售及使用。

苜蓿青贮料质量分级原则

  1. 主要指标:以青贮料的水分、酸度、营养成分等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外观、色泽、气味等感官指标。
  2. 分级标准:根据青贮料的水分、酸度、营养成分等指标,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3. 质量要求:各等级的青贮料均需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确保其安全、有效、优质。

苜蓿青贮料质量分级方法

  1. 水分测定:采用烘干法或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青贮料的水分含量。
  2. 酸度测定:采用酸度计测定青贮料的pH值。
  3. 营养成分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青贮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钙、磷等营养成分。
  4. 感官评定:观察青贮料的外观、色泽、气味等,判断其品质。

苜蓿青贮料质量分级指标要求

  1. 一级青贮料:水分含量在65%以下,pH值在4.2-4.6之间,粗蛋白含量在18%以上,粗脂肪含量在2%以上,粗纤维含量在20%以下,钙、磷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2. 二级青贮料:水分含量在70%以下,pH值在4.2-4.6之间,粗蛋白含量在16%以上,粗脂肪含量在1.5%以上,粗纤维含量在25%以下,钙、磷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3. 三级青贮料:水分含量在75%以下,pH值在4.2-4.6之间,粗蛋白含量在14%以上,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上,粗纤维含量在30%以下,钙、磷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4. 四级青贮料:水分含量在80%以下,pH值在4.2-4.6之间,粗蛋白含量在12%以上,粗脂肪含量在0.5%以上,粗纤维含量在35%以下,钙、磷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苜蓿青贮料质量分级检验规则

  1. 检验样品:从不同批次的青贮料中随机抽取检验样品。
  2. 检验项目:包括水分、酸度、营养成分、感官评定等。
  3. 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质量要求。

苜蓿青贮料质量分级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1. 包装:采用塑料袋、编织袋等容器,包装应密封、牢固。
  2. 标志:在包装上标明青贮料的等级、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信息。
  3.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光直射、雨淋、高温等环境。
  4. 储存:储存于干燥、通风、阴凉处,避免潮湿、霉变。

DB41/T 1906-2019《苜蓿青贮料质量分级》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规范苜蓿青贮料的生产和质量,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标准宣传和培训,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质量意识,确保苜蓿青贮料的安全、有效、优质。

标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