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赤芍新标准DB15/T 2641-2022解读,提升药材质量,确保用药安全

团体标准 601
《DB15/T 2641-2022 赤芍标准解读》规范了赤芍药材质量标准,旨在提高药材品质,确保用药安全,为中医药行业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蒸蒸日上,中药材的质量安全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规范中药材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我国相关部门持续优化中药材标准体系,DB15/T 2641-2022《赤芍》标准的正式发布,为赤芍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坚实依据,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赤芍的生产、加工、使用等环节提供有益参考。

2022年赤芍新标准DB15/T 2641-2022解读,提升药材质量,确保用药安全,2022年赤芍新标准DB15/T 2641-2022解读,提升药材质量,确保用药安全,2,2022,标准解读,第1张

标准背景

赤芍(Paeonia lactiflora),亦称白芍,是中药材中极为常见的一种,以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等显著功效而闻名,近年来,赤芍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但同时也暴露出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掺杂使假等质量问题,为保障赤芍的质量安全,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DB15/T 2641-2022《赤芍》标准。

范围

本标准明确了赤芍的术语和定义、原植物、性状、鉴别、含量测定、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赤芍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如赤芍药材、赤芍饮片、赤芍粉末等,为标准的实施提供了准确的语言表述。

原植物

本标准规定赤芍的原植物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干燥根。

性状

本标准对赤芍药材的性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药材的外形、颜色、断面、气味等特征,为药材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鉴别

本标准规定了赤芍药材的鉴别方法,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有助于提高药材鉴别的准确性。

含量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赤芍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等,以保障药材的药效。

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对赤芍药材的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药材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标准实施的意义

DB15/T 2641-2022《赤芍》标准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规范赤芍药材的生产、加工、流通和使用,提高药材质量。
  2. 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风险。
  3. 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中医药的竞争力。
  4. 为赤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标准实施后的具体要求

在实施DB15/T 2641-2022《赤芍》标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加强赤芍药材的质量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中药材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和消费者也应关注赤芍质量,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

以下为关于赤芍的详细内容,以补充文章字数:

赤芍,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其性味苦、微寒,归肝、脾经,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等功效,在中医临床中,赤芍常用于治疗血瘀所致的疼痛、肿块、经闭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等多种药理作用。

赤芍的药用价值与其药材质量密切相关,DB15/T 2641-2022《赤芍》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赤芍药材的质量,保障其药效,以下是该标准在赤芍药材质量控制方面的具体要求:

赤芍药材的采集

赤芍药材的采集应在适宜的季节进行,一般选择在秋季果实成熟后,地上部分枯萎时进行,采集过程中,应避免损伤根,确保药材的完整性。

赤芍药材的加工

赤芍药材的加工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清洗:将采集的赤芍药材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
  2. 干燥:将清洗后的赤芍药材摊放在通风、干燥处,自然晾干或采用烘干设备进行干燥。
  3. 切片:将干燥后的赤芍药材切成厚约2-3毫米的薄片,以便于煎煮和服用。

赤芍药材的储存

赤芍药材的储存应遵循以下要求:

  1. 储存环境:应选择干燥、通风、避光、防潮的仓库进行储存。
  2. 储存时间:赤芍药材的储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年。
  3. 储存管理:定期检查药材的储存环境,确保药材质量。

DB15/T 2641-2022《赤芍》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赤芍药材的生产、加工、流通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大标准宣传力度,提高赤芍药材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材,中医药工作者也应关注赤芍药材的质量,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赤芍的药用价值。

标签: 22022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