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产品质量标准DB37/T 2175-2012 解读与应用研究

团体标准 602
《DB37/T 2175-2012 鲜食产品质量标准解读与应用探讨》一文深入解读了鲜食产品质量标准,分析了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挑战,并探讨了如何提升鲜食产品质量,以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蔬菜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作为我国关键蔬菜品种之一,其市场需求量持续攀升,为了确保鲜食产品的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我国正式颁布了《DB37/T 2175-2012 鲜食产品质量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鲜食产品质量标准DB37/T 2175-2012 解读与应用研究,鲜食产品质量标准DB37/T 2175-2012 解读与应用研究,2,标准解读,现代化,第1张

《DB37/T 2175-2012 鲜食产品质量标准》系我国山东省地方标准,自2012年发布实施以来,为鲜食产品的生产、加工、检验和销售提供了详尽的标准规范。

标准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鲜食产品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如鲜食、品种、等级、长度、直径等,为产品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了统一的术语和定义体系。

分类

鲜食产品根据品种、长度、直径、外观等指标进行细致分类,如品种分为薄皮、厚皮等;长度分为短、中、长;直径分为小、中、大;外观分为一等品、二等品等。

要求

标准对鲜食产品的质量要求涵盖以下方面:

(1)感官要求:色泽鲜艳,无病斑、虫蛀、腐烂等;口感脆嫩,无苦味、涩味等。

(2)理化指标: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应符合规定。

(3)农药残留:产品中农药残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检验方法

标准规定了鲜食产品的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农药残留检验等,为产品的质量检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检验规则

标准明确了鲜食产品的检验规则,包括抽样、检验、判定和复检等,确保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标准对鲜食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保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质量安全。

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提高产品质量

《DB37/T 2175-2012 鲜食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规范市场秩序

标准明确了产品的质量要求,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减少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

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实施标准,有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消费者权益

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质量可靠的产品,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

《DB37/T 2175-2012 鲜食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发展和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该标准,共同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