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697-2007芦笋出口操作指南,推动芦笋产业国际化发展
《DB37/T 697-2007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芦笋操作指南》旨在指导芦笋产业实现规范化生产,提升出口品质,助力芦笋产业拓展国际市场。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迅猛发展,芦笋作为一项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日益受到国内外市场的热烈追捧,为了提升我国芦笋出口的品质,规范出口芦笋的生产流程,我国正式颁布了《DB37/T 697-2007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芦笋操作指南》,本文将围绕该指南的出台背景、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意义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芦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DB37/T 697-2007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芦笋操作指南》的背景
芦笋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我国芦笋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产量和出口量逐年递增,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芦笋产品与西班牙等国的产品展开激烈竞争,为增强我国芦笋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确保出口芦笋的质量,我国迫切需要制定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操作规范。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日益提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绿色环保等方面的关注日益增强,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我国芦笋产业必须遵循良好农业规范,确保出口芦笋的质量安全。
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不断推进
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DB37/T 697-2007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芦笋操作指南》的制定,是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成果。
《DB37/T 697-2007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芦笋操作指南》的内容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我国出口芦笋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旨在规范出口芦笋生产操作,提高产品质量。
基本要求
- 产地环境:芦笋产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区域。
- 种苗:选用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芦笋品种,确保种苗质量。
- 栽培技术: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包括合理轮作、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 加工、包装、运输:严格按照出口要求进行加工、包装、运输,确保芦笋产品质量。
质量要求
- 外观:芦笋外观应新鲜、饱满、无病虫害、无损伤。
- 内在质量:芦笋内在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包括水分、蛋白质、维生素C等指标。
- 农药残留:芦笋农药残留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出口芦笋质量安全。
实施DB37/T 697-2007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芦笋操作指南的意义
提高我国芦笋出口质量,增强竞争力
通过实施本指南,我国芦笋产业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芦笋产业形象
遵循良好农业规范,确保出口芦笋质量安全,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芦笋产业形象。
推动芦笋产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本指南,有助于提高芦笋产业的生产水平,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DB37/T 697-2007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芦笋操作指南》的制定,为我国芦笋产业迈向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芦笋产业应积极贯彻落实本指南,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