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茶加工技术规范DB14/T 2272-2021深度解读及行业应用探讨

团体标准 601
《DB14/T 2272-2021 苦荞茶加工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探讨》一文对苦荞茶加工技术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了规范在提高苦荞茶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为苦荞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健康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苦荞茶,作为一种集丰富营养与保健功效于一身的饮品,其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为了确保苦荞茶的品质与安全,我国制定了《DB14/T 2272-2021 苦荞茶加工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探讨其在苦荞茶加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苦荞茶加工技术规范DB14/T 2272-2021深度解读及行业应用探讨,苦荞茶加工技术规范DB14/T 2272-2021深度解读及行业应用探讨,2,食品安全,技术规范,第1张

《DB14/T 2272-2021 苦荞茶加工技术规范》概述

作为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苦荞茶加工的技术规范,《DB14/T 2272-2021 苦荞茶加工技术规范》旨在规范苦荞茶的生产与加工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该规范涵盖了苦荞茶的原料要求、加工工艺、质量标准以及检验方法等内容。

《DB14/T 2272-2021 苦荞茶加工技术规范》解读

原料要求

规范明确指出,苦荞茶原料需选用优质的苦荞籽粒,要求籽粒饱满、无霉变、无杂质,原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苦荞茶的品质,严格的原料采购与验收是苦荞茶加工的首要环节。

加工工艺

苦荞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预处理:对苦荞籽粒进行筛选、清洗、晾晒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水分。
  2. 炒制:在炒制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以保持苦荞的色泽、香气和营养成分。
  3. 粉碎:将炒制后的苦荞籽粒粉碎,粉碎度需符合规范要求。
  4. 筛分:对粉碎后的苦荞粉末进行筛分,去除不合格的粉末。
  5. 混合:将筛分后的苦荞粉末与辅料(如绿茶、菊花等)混合,以增加苦荞茶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6. 包装: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对混合好的苦荞茶进行包装。

质量要求

规范对苦荞茶的质量要求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1. 感官指标:苦荞茶应具有苦荞特有的香气和滋味,无异味、无霉变、无杂质。
  2. 理化指标:苦荞茶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等理化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
  3. 微生物指标:苦荞茶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检验方法

规范规定了苦荞茶的质量检验方法,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等。

《DB14/T 2272-2021 苦荞茶加工技术规范》的应用探讨

提高产品质量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苦荞茶的生产加工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

保障消费者健康

规范对苦荞茶原料、加工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有助于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

促进产业发展

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苦荞茶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加强市场监管

规范的实施为市场部门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加强对苦荞茶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DB14/T 2272-2021 苦荞茶加工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苦荞茶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苦荞茶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共同推动苦荞茶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