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819-2017标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畜禽产品左旋咪唑残留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本研究针对DB34/T 2819-2017标准,探讨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畜禽产品中左旋咪唑残留量检测中的应用,该方法具有高效、灵敏、准确的特点,为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受到重视,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尤其是左旋咪唑的残留,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健康和食品安全的焦点,左旋咪唑作为一种常用的驱虫剂,在畜禽养殖中广泛使用,但其过量或不规范使用可能导致残留,从而影响人体健康,为了保障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国制定了DB34/T 2819-2017《畜禽产品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标准,推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作为检测手段,本文旨在探讨此方法在标准中的应用。
左旋咪唑作为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驱虫剂,在畜禽养殖中应用广泛,由于其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问题,其含量成为关注的焦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因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已成为食品安全检测的首选方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原理是将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相结合,首先通过液相色谱将样品中的目标物质分离,再通过质谱进行检测和鉴定,在DB34/T 2819-2017标准中,该方法被用于测定畜禽产品中左旋咪唑的残留量。
样品前处理是确保检测准确性的关键步骤,在DB34/T 2819-2017标准中,样品前处理包括采集、预处理、提取和净化等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 样品采集:按照标准要求采集畜禽产品样品,如肌肉、肝脏等。
- 预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以便于后续提取。
- 提取:采用适当的溶剂(如甲醇等)对样品进行提取,提取液经过离心、过滤等步骤,去除杂质。
- 净化:采用固相萃取(SPE)或液-液萃取等方法对提取液进行净化,以去除干扰物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主要包括仪器条件、标准曲线制备和样品检测等步骤:
- 仪器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串联质谱仪(MS)进行检测,HPLC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MS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左旋咪唑进行检测。
- 标准曲线制备:按照标准要求,制备不同浓度的左旋咪唑标准溶液,进行HPLC-MS/MS检测,以得到标准曲线。
- 样品检测:将净化后的样品溶液进行HPLC-MS/MS检测,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左旋咪唑的残留量。
通过对畜禽产品样品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可以得到左旋咪唑的残留量,检测结果与分析如下:
-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²≥0.99。
- 检测限和定量限满足DB34/T 2819-2017标准要求。
- 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 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DB34/T 2819-2017标准下测定畜禽产品中左旋咪唑残留量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可为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DB34/T 2819-2017. 畜禽产品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 [S].
[2] 晓辉,李娜,慧,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畜禽产品中左旋咪唑残留量 [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3):1-4.
[3] 陈思,丽,刘畅,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畜禽产品中左旋咪唑残留量 [J]. 食品科技,2017,38(5):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