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储藏技术规程DB23/T 1003-2005解析,关键要点与实施意义

团体标准 601
DB23/T 1003-2005《大豆储藏技术规程》是规范大豆储藏的重要标准,其重要性在于确保大豆品质与安全,实施要点包括:严格选择储藏环境,控制温湿度,定期检查防虫、防霉,合理堆放,确保储藏设施完好,通过遵循这些规程,保障大豆储藏质量,延长储存期限。

大豆,作为我国粮食安全体系中的关键作物之一,其储藏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农民的经济收入以及市场的稳定需求,为了规范大豆的储藏技术,提升大豆储藏品质,我国颁布了《大豆储藏技术规程》(DB23/T 1003-2005),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重要性与实施的关键要点。

大豆储藏技术规程DB23/T 1003-2005解析,关键要点与实施意义,大豆储藏技术规程DB23/T 1003-2005解析,关键要点与实施意义,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大豆储藏技术规程》概述

《大豆储藏技术规程》(DB23/T 1003-2005)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旨在明确大豆储藏过程中的技术规范,确保大豆储藏质量,该规程涵盖了大豆储藏前准备、储藏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储藏后的管理以及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

规程的重要性

提升大豆储藏质量

通过规范化的储藏技术,可以减少大豆在储藏过程中的损耗,保证大豆的品质,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大豆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储藏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规范大豆储藏技术,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促进农民增收

提高大豆储藏质量,降低损耗,有助于增强大豆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农业现代化

规范化的大豆储藏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农业的整体水平。

实施要点

储藏前的准备

  1. 场地选择:选择地势高、排水顺畅、通风干燥的场地进行大豆储藏。
  2. 储藏设施:使用符合规程要求的储藏设施,如仓库、囤仓等。
  3. 储藏前处理:对大豆进行筛选、晾晒、消毒等处理,确保大豆品质。

储藏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1. 温度控制:保持储藏温度在10-15℃之间,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2. 湿度控制:保持储藏湿度在65%-75%之间,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
  3. 通风:保持储藏设施通风良好,防止霉变。
  4. 监测:定期对大豆进行质量监测,确保储藏质量。

储藏后的管理

  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大豆储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清洁维护:定期清理储藏设施,保持清洁卫生。
  3. 应急处理: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应对突发情况。

《大豆储藏技术规程》(DB23/T 1003-2005)对于提升大豆储藏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深远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守规程要求,加强大豆储藏管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规程,推动我国大豆储藏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