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1475-2012解读,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技术规范剖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技术规范》(DB23/T 1475-2012),规范详细阐述了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包括系统设计、实施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助力企业节能减排。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消耗量亦逐年攀升,在此背景下,能源管理成为提升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为了规范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的精准性与可靠性,我国于2012年正式颁布了《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技术规范》(DB23/T 1475-2012),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尽解读,旨在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参考。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技术规范》(DB23/T 1475-2012)是我国首个针对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工业企业构建符合国家标准、满足实际需求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该规范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起草,并于201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适用范围
DB23/T 1475-2012适用于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但不适用于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
术语和定义
规范中明确了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等关键术语的定义,为后续内容奠定了基础。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集成和维护等方面。
- 总体设计:应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系统目标、功能、性能、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
- 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数据采集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硬件设备的选择、配置和安装。
- 软件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显示和分析等软件模块的设计。
- 系统集成: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 维护:对系统进行功能、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测试,确保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环节,规范中明确了以下要求:
- 传感器选择:根据被测量的能源类型、精度要求、安装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 数据采集频率:根据被测量的能源类型、精度要求、系统响应速度等因素确定数据采集频率。
- 数据采集方式: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采集数据,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与存储
数据处理与存储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转换、数据存储、数据查询和分析等方面。
-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校验、转换等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数据转换:将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转换,便于后续处理和分析。
- 数据存储:采用数据库、文件系统等方式存储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数据查询和分析:提供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系统运行与维护
系统运行与维护包括系统监控、故障处理、升级和扩展等方面。
- 系统监控: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 故障处理:对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 升级和扩展:根据企业需求和技术发展,对系统进行升级和扩展。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技术规范》(DB23/T 1475-2012)为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该规范,有助于提高能源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业企业实现能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