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DB/Z 254-2017,饮食业油烟排放新规范,开启蓝天守护新纪元
《SZDB/Z 254-2017 饮食业油烟排放控制规范》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饮食业油烟排放进入规范化管理新阶段,旨在守护蓝天,降低油烟污染,保障公众健康,该规范为饮食业油烟排放提供了明确的控制标准,助力构建清洁、环保的餐饮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餐饮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油烟排放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在2017年正式颁布了《SZDB/Z 254-2017 饮食业油烟排放控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剖析《规范》的核心内容,探讨其对饮食业油烟排放的管控效果。
《规范》的背景与意义
《规范》的出台,旨在强化饮食业油烟排放的管理,规范油烟排放行为,减轻油烟对环境的影响,油烟是饮食业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害气体,长期吸入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同时也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规范》的发布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
《规范》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包括餐馆、快餐店、食堂、小吃店等。
排放标准
《规范》对饮食业油烟排放浓度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油烟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具体标准如下:
- 油烟排放浓度不超过50mg/m³;
- 油烟颗粒物排放浓度不超过20mg/m³。
排放设施要求
《规范》对饮食业油烟排放设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
- 油烟净化设施:要求饮食业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确保油烟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
- 油烟排放管道:要求油烟排放管道符合相关要求,确保油烟排放顺畅;
- 油烟排放口:要求油烟排放口设置在室外,并符合相关要求。
监测与监管
《规范》要求饮食业单位定期进行油烟排放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当地环保部门,环保部门需加强对饮食业油烟排放的监管,对违反《规范》的单位进行处罚。
《规范》的实施与成效
自《规范》实施以来,我国饮食业油烟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油烟排放浓度明显下降,据统计,实施《规范》后,我国饮食业油烟排放浓度平均下降了30%以上。
- 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改善,油烟排放的减少有助于降低PM2.5等污染物浓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 人民群众健康得到保障,油烟排放的减少有助于降低居民吸入有害气体的风险,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SZDB/Z 254-2017 饮食业油烟排放控制规范》的发布与实施,为我国饮食业油烟排放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规范》的宣传与执行,推动饮食业油烟排放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守护蓝天、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