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691-2014标准解析,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圆干草捆调制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本文深入解析了DB15/T 691-2014标准,详细阐述了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圆干草捆调制技术规程,包括原料选择、调制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旨在提高草捆质量,保障牧草资源合理利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草甸草原天然牧草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为规范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圆干草捆的调制技术,提升草产品的质量,我国正式颁布了DB15/T 691-2014标准,本文将深入剖析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实施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关注的关键问题。
DB15/T 691-2014标准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标准旨在规范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圆干草捆的调制技术,适用于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圆干草捆的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全过程。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圆干草捆、调制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确保了标准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调制技术要求
- 原料选择:挑选适宜的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品种,确保原料质量。
- 收割:依据不同品种牧草的生长特性,选择最佳收割时期,确保收割质量。
- 晾晒:采用自然晾晒或人工晾晒,将牧草水分降至适宜范围。
- 打捆:使用圆干草捆机进行打捆,确保草捆质量。
- 储存:储存过程中需保持干燥、通风,防止草捆发霉、变质。
质量要求
- 外观:草捆表面平整,无破损、污染。
- 水分:草捆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 杂质:草捆中杂质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 重量:草捆重量符合标准规定。
实施意义
- 提升草产品品质:实施DB15/T 691-2014标准,有助于提高草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
- 规范生产过程:标准对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圆干草捆的调制技术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规范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 推动产业发展:标准的实施有助于促进草甸草原天然牧草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 保护生态环境:草甸草原天然牧草产业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标准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原料选择:挑选适宜的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品种,确保原料质量。
- 收割时期:根据不同品种牧草的生长特性,选择最佳收割时期,避免过度收割或收割不及时。
- 晾晒:晾晒过程中确保牧草水分降至适宜范围,避免发霉、变质。
- 打捆:打捆过程中确保草捆质量,避免破损、污染。
- 储存:储存过程中保持干燥、通风,防止草捆发霉、变质。
- 质量检测:定期对草捆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DB15/T 691-2014标准对草甸草原天然牧草圆干草捆的调制技术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提高草产品品质,规范生产过程,促进产业发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认真执行标准,注重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为我国草甸草原天然牧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