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108-2017,打造透明高效公开管理体系新标杆

团体标准 601
《DB15/T 1108-2017 公开管理规范》旨在构建透明高效的公共管理新标杆,通过规范化的公开管理流程,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我国公共管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为了规范市场公开管理,提升透明度,我国于2017年正式发布了《DB15/T 1108-2017 公开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围绕《规范》的出台背景、核心内容、实施价值及未来展望进行详细阐述。

DB15/T 1108-2017,打造透明高效公开管理体系新标杆,DB15/T 1108-2017,打造透明高效公开管理体系新标杆,2,安全管理,第1张

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开管理工作,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的公开管理体系,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公开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完整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制定了《规范》,旨在规范公开管理,提高透明度。

《规范》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总则:明确了公开管理的目的、原则和适用范围。
  2. 分类与公开目录:规定了各类信息的分类和公开目录的编制要求,确保公开的全面性和统一性。
  3. 公开程序:规定了公开的申请、审核、公开和监督等程序,确保公开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4. 安全与保密:明确了安全与保密的要求,确保信息安全。
  5. 附则:规定了《规范》的解释、实施日期以及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

实施意义

《规范》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提高透明度:通过规范的公开管理,有利于公众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2. 优化营商环境: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3. 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的公开管理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4. 强化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公开,政府可以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公信力。

未来展望

随着《规范》的实施,我国公开管理工作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以下是未来展望:

  1. 深化公开:进一步完善公开目录,扩大公开范围,提高公开质量。
  2. 加强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安全。
  3. 推进共享: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4.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公开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DB15/T 1108-2017 公开管理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构建透明高效的公开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范》要求,不断完善公开管理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