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相色谱法的DB35/T 798-2007标准下水产品咪唑残留量测定研究

团体标准 602
本研究针对DB35/T 798-2007标准下水产品中咪唑残留量的测定,采用液相色谱法进行解析,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为下水产品中咪唑残留量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咪唑,作为一种广谱驱虫药物,主要应用于治疗人类及动物的肠道寄生虫病,近年来,水产品中咪唑残留的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DB35/T 798-2007标准,该标准对水产品中咪唑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本文旨在探讨液相色谱法在水产品中咪唑残留量测定中的应用。

基于液相色谱法的DB35/T 798-2007标准下水产品咪唑残留量测定研究,基于液相色谱法的DB35/T 798-2007标准下水产品咪唑残留量测定研究,2,食品安全,测定方法,第1张

液相色谱法原理

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高效分离与分析混合物中组分的现代分析技术,该方法通过样品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有效分离,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液相色谱法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紫外-可见光检测、荧光检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等,本文所涉及的液相色谱法,采用的是紫外-可见光检测器,通过测定咪唑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实现对残留量的定量分析。

DB35/T 798-2007标准下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咪唑残留量的步骤

样品前处理

  1. 样品采集:严格遵循DB35/T 798-2007标准,采集水产品样品。
  2. 样品处理:对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确保咪唑的充分提取。
  3. 净化:采用固相萃取法(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去除杂质。

液相色谱条件

  1. 色谱柱:选用C18色谱柱,柱长250mm,内径4.6mm,粒度5μm。
  2. 流动相:采用水(V/V,体积比)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
  3. 检测波长:224nm。
  4. 柱温:30℃。

定量分析

  1.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咪唑标准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值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将处理后的样品溶液按照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咪唑残留量。

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咪唑残留量的优势

  1. 灵敏度高:液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极低浓度的咪唑残留。
  2. 选择性好:液相色谱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排除杂质干扰。
  3. 操作简便: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分析。
  4. 适用范围广: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多种水产品中咪唑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作为一种适用于DB35/T 798-2007标准下水产品中咪唑残留量测定的有效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该方法可为我国水产品中咪唑残留量的监测提供有力保障,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进一步优化液相色谱法条件,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