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909-2019标准指导下的新麦26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41/T 1909-2019标准下,强筋小麦新麦26生产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详细介绍了强筋小麦新麦26的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标准从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旨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迈进,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的持续提升,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新麦26,作为一款具有抗病力强、适应性广、品质上乘的强筋小麦品种,深受广大农民的青睐,为了规范新麦26的生产技术,提升其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发布了DB41/T 1909-2019《强筋小麦新麦26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DB41/T 1909-2019标准指导下的新麦26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解析与应用,DB41/T 1909-2019标准指导下的新麦26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解析与应用,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41/T 1909-2019标准概述

DB41/T 1909-2019《强筋小麦新麦26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新麦26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旨在对新麦26的种植、管理、收获等关键环节进行标准化指导,以提升其产量与品质,该规程适用于我国南方小麦主要产区,对新麦26的播种时间、播种量、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

新麦26生产技术规程要点

  1. 播种期:新麦26的最佳播种时间为秋分至寒露,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调整,过早播种可能导致前期旺长,过晚播种则可能影响产量。

  2. 播种量:一般建议播种量为每亩12-15公斤,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如消毒、浸种等,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3. 施肥:新麦26对氮、磷、钾的需求较高,施肥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追肥则需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肥力适时施用。

  4. 灌溉:新麦26耐旱性较差,需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后应及时灌水,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是需水关键期,应适时灌溉。

  5. 病虫害防治:新麦26易感染纹枯病、锈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如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等;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6. 收获:新麦26成熟期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收获,收获前应确保田间无积水,避免影响产量与品质。

新麦26生产技术规程的应用

  1. 提高产量:遵循DB41/T 1909-2019规程,合理调整播种期、播种量、施肥、灌溉等环节,有助于提高新麦26的产量。

  2. 提高品质:通过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等措施,可提升新麦26的品质,使其更符合市场需求。

  3. 保障粮食安全:新麦26作为我国小麦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规程生产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DB41/T 1909-2019《强筋小麦新麦26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新麦26的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努力提高新麦26的产量与品质,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