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537-2018饲料用花生秧颗粒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本文深入解析了DB41/T 1537-2018标准,即饲料用花生秧颗粒生产技术规程,规程详细介绍了花生秧颗粒的生产流程、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高饲料用花生秧颗粒的生产质量,促进我国饲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饲料用花生秧颗粒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饲料资源,在我国饲料产业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了规范花生秧颗粒的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确保饲料安全,我国特制定了《饲料用花生秧颗粒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537-2018),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尽解读,旨在为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
《饲料用花生秧颗粒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537-2018)由湖北省饲料工业协会提出,并由其负责管理,自201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程详细规定了饲料用花生秧颗粒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生产原料
- 花生秧:应选择无病虫害、成熟度一致的花生秧,确保原料新鲜、无霉变、无污染。
- 添加剂:根据实际需求,可适量添加抗氧化剂、抗结剂、防霉剂等。
生产工艺
- 原料预处理:对花生秧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霉变部分。
- 粉碎:将预处理后的花生秧进行粉碎,确保粒度均匀,细度符合要求。
- 混合:将粉碎后的花生秧与添加剂按比例混合均匀。
- 挤压成型:将混合好的物料送入挤压机,通过挤压成型得到颗粒饲料。
- 干燥:对挤压好的颗粒饲料进行干燥,使其水分含量达到规定标准。
- 冷却:将干燥后的颗粒饲料进行冷却,使其温度降至室温。
- 包装:对冷却后的颗粒饲料进行包装,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
产品质量
- 感官指标:颗粒饲料应呈均匀的颗粒状,色泽一致,无霉变、无异味。
- 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20%,粗脂肪含量≥5%,粗纤维含量≤20%,水分含量≤12%。
- 卫生指标:应符合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
检验方法
- 感官检验:观察颗粒饲料的外观、色泽、形状、气味等。
- 营养成分分析:采用GB/T 6432《饲料中粗蛋白质测定方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 卫生指标检测:采用GB/T 13078《饲料卫生标准》中的方法进行检测。
《饲料用花生秧颗粒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为饲料用花生秧颗粒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为我国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该规程的宣传和培训,提高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的执行力度,关注饲料用花生秧颗粒生产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完善规程,以适应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需求,DB41/T 1537-2018《饲料用花生秧颗粒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将为我国饲料用花生秧颗粒产业带来积极的影响,推动饲料工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