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斑驳花叶监测技术规程,助力DB21/T 1749.1-2009标准下的产业健康发展

团体标准 602
《DB21/T 1749.1-2009 绿斑驳花叶监测技术规程》是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指南,旨在规范绿斑驳花叶的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蔬菜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与品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简称CGMMV)作为一种严重威胁蔬菜生长与产量的病害,对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CGMMV的传播,我国出台了《DB21/T 1749.1-2009 绿斑驳花叶监测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绿斑驳花叶监测技术规程,助力DB21/T 1749.1-2009标准下的产业健康发展,绿斑驳花叶监测技术规程,助力DB21/T 1749.1-2009标准下的产业健康发展,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规程背景

绿斑驳花叶病毒是由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昆虫传播,该病毒感染后,植株叶片会出现绿色斑驳、花叶、畸形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使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为有效防治CGMMV,我国于2009年发布了《DB21/T 1749.1-2009 绿斑驳花叶监测技术规程》。

监测范围

该规程明确了CGMMV的监测范围,主要包括黄瓜、甜瓜、西瓜等葫芦科植物。

监测方法

  1. 症状观察:通过观察植株叶片、茎蔓等部位的症状,初步判断是否感染CGMMV。
  2. 分离:对疑似感染CGMMV的植株进行分离,通过电镜观察、血清学检测等方法鉴定病毒种类。
  3. 分子检测:采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核酸,确定感染情况。

监测频率

根据生长周期和CGMMV发生规律,规程规定了监测频率,一般而言,春季播种前、生长中期和收获前应进行监测。

监测报告

监测单位应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CGMMV监测情况,包括监测范围、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等。

规程实施与意义

(一)实施规程

  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CGMMV的认识,普及监测技术。
  2. 建立监测网络:各级部门应建立CGMMV监测网络,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开展监测工作:按照规程要求,定期开展CGMMV监测工作。

(二)意义

  1. 保障产业健康发展:通过监测CGMMV,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降低产量损失。
  2. 提高品质:防止CGMMV感染,确保蔬菜品质。
  3.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DB21/T 1749.1-2009 绿斑驳花叶监测技术规程》为我国蔬菜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各级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加强CGMMV监测工作,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广大农民也应提高对CGMMV的认识,积极参与监测工作,共同促进我国蔬菜产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