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玉米田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规范深度解析及实施策略
《DB61/T 1618-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策略》旨在解读玉米田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规范,提供有效的应用策略,该规范详细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识别、监测和防治方法,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旨在减少玉米田害虫危害,保障玉米产量和品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草地贪夜蛾这一新型入侵性害虫在我国玉米种植区逐年蔓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为有效遏制草地贪夜蛾的扩散,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DB61/T 1618-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旨在对《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规范》是由我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旨在规范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提升防控效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该规范适用于我国玉米主产区,包括东北、华北、黄淮海、西南等地区。
《规范》主要内容
防控原则
《规范》明确了草地贪夜蛾防控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区域联防、科学用药”等,这要求在防控过程中,必须重视预防工作,采取多种防控措施相结合,实现区域联防,并严格遵守科学用药原则。
防控方法
《规范》提出了以下防控方法:
- 农业防治:包括合理轮作、间作、选育抗虫品种等。
- 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性素等物理方法诱杀雄蛾。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
- 化学防治:合理选用农药,采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确保人畜安全和生态环境。
防控程序
《规范》规定了草地贪夜蛾防控的程序,包括:
- 监测预警:建立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动态。
- 应急响应:根据监测情况,制定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 防控实施:按照防控原则和方法,实施防控工作。
- 效果评估:对防控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改进防控措施。
应用策略
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草地贪夜蛾监测体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确保及时发现并控制害虫。
推广抗虫品种
选育和推广抗虫玉米品种,降低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综合防治
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控措施相结合,提高防控效果。
科学用药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合理选用农药,确保人畜安全和生态环境。
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区域联防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应对草地贪夜蛾的威胁。
《DB61/T 1618-2022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规范》为我国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广大农民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规范》,共同应对草地贪夜蛾的威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