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715-2013木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
《DB36/T 715-2013木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详细介绍了木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规程旨在提高木薯产量,促进木薯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木薯这一热带作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攀升,木薯所富含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使其既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又兼具丰富的食用价值,为提升木薯产量与品质,规范其栽培技术,我国正式颁布了DB36/T 715-2013《木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木薯种植者提供详尽的技术指导。
DB36/T 715-2013《木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木薯栽培的省级地方标准,主要适用于我国南方木薯主产区,该规程秉持木薯高产、优质、高效的原则,对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
选种与播种
- 选种:选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木薯品种,确保品种新鲜、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 播种时间:依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通常以春末夏初为佳。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点播方式,行距控制在60-80厘米,株距保持在30-40厘米。
- 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在150-200公斤。
田间管理
- 土壤管理:深翻土地,施足底肥,确保土壤肥力,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预防土传病害。
- 水分管理:根据木薯生长习性,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 追肥:在木薯生长过程中,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肥,一般追肥2-3次,分别在苗期、花期和收获前期。
- 修剪:及时去除病弱枝、枯枝,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密切关注植株生长情况,发现病害及时防治,常见病害包括叶斑病、根腐病等。
- 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害虫,常见害虫有木薯螟、粉虱等。
收获与加工
- 收获时间:一般木薯在种植后6-8个月即可收获。
- 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挖掘或机械挖掘,注意保护根。
- 加工:将收获的木薯洗净、去皮、粉碎,进行干燥、粉碎、过筛等加工工序。
DB36/T 715-2013《木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木薯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可有效提高木薯产量和品质,促进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产中,种植者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灵活运用规程中的各项技术,不断提升木薯种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