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383.1-2016标准解析,禽肉禽蛋中斑螯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研究

团体标准 602
本文对DB45/T 1383.1-2016标准进行解读,并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禽肉与禽蛋中斑螯黄的测定中的应用,该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灵敏的特点,为禽肉与禽蛋中斑螯黄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受到广泛关注,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禽肉和禽蛋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斑螯黄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在禽肉和禽蛋中的含量控制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基于DB45/T 1383.1-2016标准,对禽肉、禽蛋中斑螯黄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进行深入解读和研究。

DB45/T 1383.1-2016标准解析,禽肉禽蛋中斑螯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研究,DB45/T 1383.1-2016标准解析,禽肉禽蛋中斑螯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研究,2,标准解读,食品安全,第1张

斑螯黄,亦称虫黄,是从斑螯虫体内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由于其色彩鲜艳、稳定性佳,常被用作食品着色剂,斑螯黄中含有一定量的斑螯素,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造成毒害,我国制定了DB45/T 1383.1-2016标准,对禽肉、禽蛋中斑螯黄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

DB45/T 1383.1-2016标准概述

DB45/T 1383.1-2016标准详细规定了禽肉、禽蛋中斑螯黄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数据处理等,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禽肉、禽蛋中斑螯黄的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分离和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数差异,使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实现分离,斑螯黄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理如下:

  1. 样品前处理:对禽肉或禽蛋样品进行适当的前处理,如匀浆、提取、净化等,以去除杂质,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 色谱柱: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如C18柱,以实现对斑螯黄的分离。
  3. 流动相:采用适当的流动相,如甲醇-水溶液,以实现斑螯黄与组分的分离。
  4. 检测器: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斑螯黄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以实现对斑螯黄的定量分析。

样品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是禽肉、禽蛋中斑螯黄的样品前处理步骤:

  1. 样品匀浆:将禽肉或禽蛋样品进行匀浆处理,以提高样品的均质性。
  2. 提取:采用适当的溶剂(如甲醇)提取样品中的斑螯黄,以提高测定灵敏度。
  3. 净化:通过固相萃取或液-液萃取等方法,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如蛋白质、脂肪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紫外检测器、样品处理装置等。
  2. 试剂:甲醇、水、磷酸、斑螯黄标准品等。

测定步骤

  1. 配制标准溶液:根据斑螯黄标准品的质量浓度,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2. 样品测定: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3. 数据处理:根据斑螯黄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峰面积,计算样品中斑螯黄的含量。

DB45/T 1383.1-2016标准规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禽肉、禽蛋中斑螯黄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优点,通过对该标准的解读和研究,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本文对DB45/T 1383.1-2016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理和样品前处理方法,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