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皱椒品种特性解析与DB52/T 969-2014栽培技术标准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52/T 969-2014标准解读》深入剖析独山皱椒品种特性,结合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全面指导,详细解读种植要点,助您掌握独山皱椒高效种植方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特色蔬菜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独山皱椒,作为贵州省独山县的地理标志产品,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为了规范独山皱椒的种植,提升其产量与品质,贵州省制定了《独山皱椒品种及栽培技术规程》(DB52/T 969-201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广大种植者提供科学的栽培技术指导。

独山皱椒品种特性解析与DB52/T 969-2014栽培技术标准解读,独山皱椒品种特性解析与DB52/T 969-2014栽培技术标准解读,2,标准解读,技术规程,第1张

独山皱椒品种特性

独山皱椒隶属于芸苔属辣椒种,原产于我国贵州省独山县,其果实表面皱缩,色泽鲜艳,辣度适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独山皱椒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

栽培技术规程

选地与整地

  1. 选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优良、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进行种植。
  2. 整地:深翻土地,施足底肥,确保土壤细碎、平整,无杂草。

品种选择与处理

  1. 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独山皱椒品种。
  2. 处理:将种子浸泡于55℃温水中,持续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播种与育苗

  1. 播种:采用营养袋育苗,播种时间为春季。
  2. 育苗:保持温度在20-25℃,湿度在60%-70%,待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

定植与田间管理

  1. 定植:选择晴朗天气进行定植,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30-40厘米进行种植。
  2. 田间管理
    • 施肥:定植后,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肥,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长势追施氮、磷、钾复合肥。
    •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积水。
    •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采收与加工

  1. 采收:独山皱椒成熟后,颜色鲜亮,辣味适中时即可采收。
  2. 加工:将采收的独山皱椒进行清洗、晾晒、切片等加工处理,制成干辣椒、辣椒酱等产品。

《独山皱椒品种及栽培技术规程》(DB52/T 969-2014)为独山皱椒的种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遵循规程,合理选择品种、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独山皱椒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也为种植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种植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