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686-2023羊巴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深度解析

团体标准 601
《DB62/T 2686-2023》羊巴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解读,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全面阐述,旨在提高羊巴氏杆菌病防控水平,保障羊只健康。

羊巴氏杆菌病,俗称羊出败,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对羊群的健康和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控这一疾病,提升羊群的整体健康水平,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羊巴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DB62/T 2686-2023),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尽解读,旨在帮助广大养殖户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羊巴氏杆菌病的防治策略。

DB62/T 2686-2023羊巴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深度解析,DB62/T 2686-2023羊巴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深度解析,2,技术规范,2023,第1张

羊巴氏杆菌病概述

病原体:羊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发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传播途径: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伤口进行传播。

症状:羊巴氏杆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下降、腹泻以及关节炎等症状。

危害: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羊巴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核心内容

预防措施

  1. 强化饲养管理:保持羊舍清洁、干燥、通风,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降低应激反应。
  2. 免疫接种:依据当地疫情情况,选择适宜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增强羊群的免疫力。
  3. 隔离病羊:一旦发现病羊,应立即隔离,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治疗措施

  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针对性的敏感药物,如氟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等。
  2. 对症治疗:针对具体症状进行治疗,如使用退热药、抗生素等缓解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3. 营养支持:增强病羊的抗病能力,提高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

疫情监测与报告

  1. 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对羊群进行病原体检测,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2. 疫情报告: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向上级畜牧兽医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羊巴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的发布为羊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指导,养殖户们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范,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提升羊群的免疫力,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我国养羊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相关部门也应加大防控力度,确保我国羊群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标签: 2技术规范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