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06/T 189-2023牧场牛奶异味处理规程解析与实施指南
《DB2306/T 189-2023 规范化牧场牛奶生产过程中异味处置规程解读与应用》规范了牧场牛奶生产中异味的处理方法,本文解读了该规程,阐述了异味产生原因、处理步骤及注意事项,为牧场提供实际应用指导,确保牛奶品质。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规模化牧场在牛奶生产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牛奶生产过程中,异味问题频发,这不仅影响牛奶的品质,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规范规模化牧场牛奶生产过程中的异味处理,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规模化牧场牛奶生产过程中异味处理规程》(DB2306/T 189-2023),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规模化牧场牛奶生产过程中异味处理规程》是我国首部针对规模化牧场牛奶生产过程中异味处理的行业标准,该规程详细阐述了异味处理的目标、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旨在确保牛奶品质,保障消费者健康。
异味处理目标
本规程明确了以下三个异味处理目标:
- 消除或减轻异味,提升牛奶品质;
- 保障消费者健康,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 降低牧场成本,增强经济效益。
异味处理原则
本规程提出了以下三个异味处理原则: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科学合理,安全高效;
- 依法依规,责任明确。
异味处理方法
本规程提出了以下五种异味处理方法:
- 优化饲养管理:调整饲料配方,合理搭配粗饲料、精饲料和添加剂,降低饲料中的异味物质含量;
- 改善牧场环境:加强牧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牧场,减少异味物质的产生;
- 优化加工工艺:采用先进的牛奶加工设备和技术,严格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降低异味物质的形成;
- 应用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酶解等技术,降解牛奶中的异味物质;
- 应用化学处理:使用适量的化学药剂,如活性炭、臭氧等,吸附或分解牛奶中的异味物质。
异味处理步骤
本规程明确了以下六个异味处理步骤:
- 识别异味:通过感官鉴定、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确定牛奶中的异味物质;
- 分析原因:根据异味物质的性质,分析产生异味的原因,如饲料、环境、加工工艺等;
- 制定方案:根据异味处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具体的异味处理方案;
- 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对牧场进行整改,消除或减轻异味;
- 验证效果:对处理后的牛奶进行感官鉴定和实验室检测,验证异味处理效果;
-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对异味处理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规模化牧场牛奶生产过程中异味处理规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 提高牛奶品质:异味处理有助于提高牛奶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牛奶的需求;
- 保障消费者健康:消除或减轻异味,降低消费者食用不合格牛奶的风险;
- 提升牧场经济效益:优化牛奶生产过程,降低成本,提高牧场经济效益;
- 推动行业发展:规范规模化牧场牛奶生产过程中的异味处理,推动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规模化牧场牛奶生产过程中异味处理规程》的发布,为我国规模化牧场牛奶生产过程中的异味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在实际应用中,牧场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加强异味处理,确保牛奶品质,保障消费者健康,推动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