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建设规范,DB64/T 1981-2024,推动农业现代化标准化进程

团体标准 602
《DB64/T 1981-2024 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建设规范》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的效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助力农业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科学决策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土壤水分作为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境因子,其监测数据的精确性与时效性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了规范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的建设,提升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我国于1981年首次颁布了《DB64/T 1981-2024 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建设规范》,本文将围绕这一规范,探讨其在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建设中的应用及其深远意义。

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建设规范,DB64/T 1981-2024,推动农业现代化标准化进程,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建设规范,DB64/T 1981-2024,推动农业现代化标准化进程,2,现代化,创新,第1张

《DB64/T 1981-2024 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建设规范》概述

《DB64/T 1981-2024 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建设规范》是我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建设的重要准则,旨在规范观测站的设计、施工、运行等各个环节,自颁布以来,该规范历经多次修订,至今仍保持着极高的实用价值。

规范的主要内容

观测站选址与布局

规范要求观测站应选在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观测站布局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象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观测设备选型与安装

规范对观测设备的选型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传感器类型、测量范围、精度、抗干扰能力等,规范还对观测设备的安装位置、深度、间距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采集与传输

规范要求观测站采用自动采集和传输数据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数据存储、处理、传输等功能,并满足数据安全、可靠、稳定的要求。

观测站运行与维护

规范对观测站的运行和维护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设备管理、保养、故障处理等,规范还要求观测站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规范的应用及意义

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DB64/T 1981-2024 规范对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的建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有助于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规范的实施使得观测站建设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保证了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的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实时、准确的土壤水分数据,有助于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科学决策,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规范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的建设,可以实时掌握土壤水分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DB64/T 1981-2024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规范要求观测站采用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技术,为农业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DB64/T 1981-2024 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建设规范》在我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规范的实施将更加重要,我们应继续加强规范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的建设水平,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现代化创新